一想起这件事,李清照面色便有些不好。
那时,赵明诚怕她不悦,没过多久,也便与外室断了。可每每思及,总是膈应得慌。
嬷嬷看了看她,又道:
“大人待夫人自是真心的,却免不了家中长辈念叨。从前,我要替夫人抱个婴孩来养,你又不愿。说什么人家的孩子不顺心意。如今遇着个称心的,切莫再放走了!”
李清照微蹙眉头,只道:
“你又说这些!自我嫁来,你便日日絮叨!我欲认七娘做女儿,是真心爱护于她,却又想这些来?”
嬷嬷有些无奈,只道:
“夫人嘴上犟,可心里要明白这道理。再恩爱的夫妻,时日长了,也难免生出嫌隙。若没个孩子,如何维系?”
“行了行了!”李清照有些不耐烦,“夜深了,且睡吧!”
且说江宁府衙这头。
陈酿与赵明诚收到消息,柳花渡的商人果然北上了,正是去往金国的方向。
他们心头急切,又将附近几宗相似的案件研习了一番。待写好折子,已是子时了。
赵明诚伸个懒腰,打个呵欠,遂道:
“已子时了,今夜便在府衙歇下吧!”
陈酿饮一口茶,强打起精神,道:
“大人歇下吧,我还得回去。早前同七娘说过,夜里回去与她校对文稿。”
赵明诚方道:
“不是差人回去说过么?”
陈酿笑道:
“她心眼实,只怕还等着呢!”
“你呀!”赵明诚指着陈酿,笑道,“当真是个好先生,事无巨细,竟全管了!”
“在其位,谋其政。”陈酿道。
赵明诚唤人进来添一回茶,又向陈酿道:
“说起七娘,我与她婶婶倒有个想法,不知你觉着是否妥帖?”
“大人请讲。”陈酿道。
赵明诚遂道:
“如今谢府家破,众人生死未卜,也不知有无归宋之期。我与她婶婶想着,不如将七娘收至膝下,认作义女,也好时时照料。”
陈酿正端起茶盏,猛地顿了顿。
“这个……”他一时沉吟,“怕是要问七娘。”
赵明诚笑道:
“这个自然。不过,你也见着了,如今的世道,她一介小娘子,总是安稳些的好。况且,你日后入仕,四处为官。若时时将她带在身边,像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