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星期四,卓毅和周熙桐上午一个去村里,一个去学校。
下午的时候,卓毅从村里骑着自行车回来,换车载着周熙桐,前往周熙桐的帮扶户——段昌续的家。
这是一户住在半山腰的茶农,只有一条比较窄的土公路可以到。那里只有他一户人家,以前旁边住的有一户,也因为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回来。
周熙桐每次去他家入户,就会叫上卓毅,两口子把车靠边停在支线公路,再走到段昌续家。
为此,周熙桐专门换了双运动鞋,就为了走路。
“累死我了!这才走了一半,就感觉喘不过来气了。”
“你还让我多锻炼,我看,最该锻炼的人是你,老婆!”
“啊,你真过分。”
每次面对这话,卓毅往往都是一笑而过,然后伸手,牵着周熙桐的手,拉着她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走着。
整个老猫子镇的地质条件都不太好,一下雨,土路上面就到处都是水沟。如果重车在路上一跑,到处坑坑洼洼。
“我真的是想不明白。当初,我们搞居民安置点,你就和她说过搬下来的话,她死活不同意。”卓毅边拉着周熙桐往上走边说。
“我也想不明白!”周熙桐微喘着气,“我去了她家四五趟,苦口婆心的劝她,她死活不听。”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叹息一声:“后来,这个政策都没了,她居然主动找到我,问我还没有计划,直接把我问的无语了。”
这类事情,发生过几次。
有些农户拒绝的理由的确有道理,附近没有山和田,种地还要走老远的距离,的确不合适。
但像段昌续这种情况,则完全没道理。更关键的是,她住的房子和种的田都是扶贫开始之后才买的,周熙桐知道后,第一次登门劝她,她不听。
她把房子买到这里,按照家家户户要通路的标准,村里花钱给他修了一条公路,虽然不算宽,至少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她本人也很厉害,男人在外打零工,女儿在县里开理发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她啥车都会开,摩托车、三轮麻木车都很溜。更让人惊讶的是,她一个人在家喂了十多头猪,种了五亩茶,还参加了魔芋合作社,种了两亩魔芋。
远远的望到房子尖尖的屋顶,周熙桐长出了一口气:“哦豁,终于要到了。”
“我累死了,让我歇一会儿。”卓毅随便找了块石头,摸一下,觉得不湿,就一屁股坐在上面,敞开领口散热,额头上的汗一滴滴滚落。
从他们站的位置往下看,云雾缭绕,恍若仙境。浓浓的云雾,让他们看不到农户的房子。
周熙桐站着:“我说,这个路是不是该维护一下。这么多水沟,车子在上面跑,得把人颠簸坏了。”
“雨季都没结束。等结束了,会统一安排维护的。不过,今年情况比较特殊,我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资金维护入户路。”
“哎!要我说,最好是再来一次搬迁计划,把这些住在大山深处的都搬到一块儿住,那才好。”
“很难。不是光靠钱就能解决的事。很多人舍不得老家,特别是一些老人,你让他闲着,他觉得特难受。”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是吧。”
歇了一会儿,两人重新迈开脚步,朝着段昌续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