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三国召唤之复兴汉室 > 第二十三章丨书策舒愤(第1页)

第二十三章丨书策舒愤(第1页)

“仆诚以著此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窗外蝉鸣不知道闹多久了,仿佛约好了似得一齐从地里爬出来,一夜之间在树上完成蜕变,高兴的拉着长调,连续折磨了人们一整天。阳光透过稀疏的竹牗洒进室内,驱散了室内阴冷之气。

这是廷尉狱环境最好的一间牢狱,两个人各自坐在草席上,其中一人三十来岁,发须修的很整齐,身体修长,其貌不扬,却有一双睿智深邃的眼瞳。

在他对面则是一个六十岁的老者,面容枯槁,眼睛却极有神采,正对着他侃侃而谈。

这老者正是关押在此的蔡邕,在他对面则是因为刺董卓未遂,而比他早来牢狱半年的黄门侍郎荀攸。

荀攸的大名,想必没有人不知道,他曾与议郎何颙等人谋划刺董,后来事情败露,董卓将二人下狱,何颙在狱中忧惧自杀,而荀攸言语自若,饮食如常,置生死于度外。

由于荀攸等人刺董只处于密谋阶段,尚未付诸实际,董卓抓不到证据,碍于颍川荀氏之名,不敢加以迫害,只好一直关在狱中。

知道董卓身死,王允下发赦诏,其中就赦免了那些被董卓迫害关押的忠直之臣。

荀攸其实早就可以出狱,但他见自己素来倾慕的大儒蔡邕被打入狱中,于是赖在蔡邕的牢房中,向他请教学问。而蔡邕自知时日无多,不愿所学失传,便乐于相教。荀攸机敏,蔡邕博学,两人在狱中相谈甚欢,狱卒和外间的亲友连着催促了几次,荀攸都不愿离开。

这天两人谈了会经学,话题开始往乐曲的方向引去,荀攸说起蔡邕在烈火中取得良木,削斫成琴,是为焦尾,言语中不加掩饰的赞叹。

听荀攸说起琴,窗外蝉声恰好让蔡邕想起了一段趣事,说与荀攸听:“老夫昔日居陈留,有一日邻居以酒馔筵席召我,我因故去的迟,到的时候,其家已经开席。有客人在房间里弹琴,我不便推门打搅,便立于门外静听。”

荀攸不知道这段往事,好奇的问道:“然后呢?”

“然后我便从那琴曲中听闻出了杀意,我当时想到,许是仇家上门,要设局害我。于是我便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了。”蔡邕笑呵呵的捋着颔下白须,陷入了回忆;“谁知我刚出门便有下人告知邻居,说我才来一会就走了。那家主人追上我详问缘故,我将去因如实相告,你道那弹琴者如何说?”

“定然是没有要加害蔡公之心,只是这杀意又是如何说起呢?”

“是啊,他说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靠近一只鸣蝉,那蝉欲飞未飞,螳螂随着那只蝉的动作忽前忽退,他担心螳螂捕蝉失手,是故在不经意间,将杀意托于琴音了。”

荀攸拊掌称道:“妙,此人弹琴之技艺着实高绝,蔡公辨音识色之能也是不凡。”

蔡邕似乎很得意于这个起伏跌宕的故事,捻着胡须呵呵笑了。

两人笑了片刻,气氛开始沉寂了下来,荀攸一副郑重的对蔡邕说道:“蔡公蒙受冤屈,我实在是为你而感到心中不平。”

“老夫这辈子遇到过很多不平之事,幸有贵人相助,屡次逃过。但躲得过第一次,却躲不过第二次,老夫年已耳顺,将知天命,死则死矣,无复多言。”蔡邕不再用笑来掩饰内心的悲痛,一副认命的模样。

荀攸见蔡邕已有死意,顿时大惊,正欲出言劝导,却听门外传来人声:“大志未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含冤而死,你真的甘心吗?”

只见一老者长身卓立,从门外走了进来,他面容坚毅,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蔡邕。

荀攸认清来人,连忙站起行礼:“攸见过太尉。”

来者正是关西大儒、太尉马日磾,他曾与蔡邕、卢植、杨彪等人在洛阳东观编撰《汉记》,期间互相交流才学,点评时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前来,正是要设法搭救好友,使其免于一死的。

马日磾对荀攸遇赦不出,执意留在牢狱陪伴蔡邕的事迹有所耳闻,很受感动;又知道他敢于涉险刺董,对荀攸的胆识也是极为佩服。

像这样有情有义的杰出才俊,马日磾赞许的看了他一眼,冲他回了一礼以示感激。只是夸赞荀攸的话容后再说,眼下当务之急,则是打消蔡邕心里存着的死意。

“亏我还曾夸你是饱学之士,太史公迁的《报任安书》你白看了?”马日磾厉声道,又背诵了几句来鼓励蔡邕;“……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马日磾背一个人物,蔡邕那无神浑浊的眼珠便亮堂几分,像是一团火在这老人的躯体里重新燃起。

“你不要说了!”蔡邕挥手打断,他对马日磾郑重的行了稽首大礼;“翁叔乃知我者也!”

话毕,蔡邕伏地痛哭,声音悲恸,令人动容。

马日磾避而不受,辞道:“既已明白,何不上表认罪,我等愿为你联络大臣,减免死罪,只求修完《汉记》,以慰前人之灵。”

荀攸见状,也在一旁应和,对这几日为了奉听学问而故意在狱中拖延表示惭愧,如果要长久在蔡邕门下,应当立即出狱为其奔走,而不是贪图这一时。

在向蔡邕告罪之后,荀攸做出保证,将立即出狱与马日磾一起为蔡邕奔走,一定要为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史家绝唱,不让后人遗憾。

这已不是立场利益之争,而是为了延续儒学,要知道当世巨儒,能与蔡邕比肩的不过是卢植、郑玄等人。但蔡邕死后,哪怕是郑玄都为之叹息,遗憾今后无人可写汉史:“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在这些人的支持鼓舞下,蔡邕在狱中当即写下辞表,让马日磾代为转交王允,表示愿意服软,不求无罪,只求改判黥首刖足之刑,饶他一命,以留残躯完成百多年来数十位大儒未能完成的修史伟业。

看小说,630book。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