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看这几年武烈侯从一个刑徒到封君的历程,除了感叹他的运气太好之外,不得不承认武烈侯的智慧过于惊世骇俗。当今世上,有谁能像武烈侯一样纵横塞外和中原?武烈侯在塞外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中原的战果,这种站在天下的高度进行大布局的智慧,远非一般大贤可比,用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来形容武烈侯的才华并不为过。
正是因为如此,凡是对武烈侯的智慧有深刻认识的位高权重者,对其都渐渐产生了一种敬服和忌惮的感觉。这种感觉秦王政有,中枢大臣们也有。随着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对武烈侯的一言一行也愈发重视起来。
秦王政大力提拔宗室子弟,就是一个异常清晰的讯号,这说明秦王政正在受到武烈侯一系列有关建立强大而长治久安的帝国策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会让秦王政的执政思路产生多大的变化?
五军统率陆续赶到行辕,武烈侯与他们一一面谈,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听到的不是武烈侯为了应对咸阳政局即将发生的变化而做出的对策,他们听到的竟是武烈侯对大河南北旱情做出的悲观预测。
旱情将持续和蔓延,大饥荒即将爆发。这也太夸张了吧?过于危言耸听了吧?退一步说,今年重灾区在赵国的河北,中原即便受到波及但尚可控制,不至于影响到中原的稳定。武烈侯如此兴师动众,明显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的建议是,除了南边的蒙武将军和司马锌将军的两支军队暂时不予调动外,其它三支军队全部投入到救灾当中。”
王贲当即忍不住了,笑着说道,“武烈侯,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救灾的。再说,齐国还在东边虎视眈眈,这时候把军队全部调去救灾,是不是过于轻率了?”
“据我所知,当前中原的灾情并不严重。”蒙武也劝道,“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这种事谁也说不清。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盲目判断未来几个月都不下雨,就要爆发大饥荒了。”
“此事一旦传开,必将在中原引起恐慌和混乱。”司马锌也非常严肃地说道,“武烈侯,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凡事过犹不及。我的建议是,军队还是不要调动了,可以请各郡临时征发徭役。”
宝鼎摇摇手,“正如你们所说,今年的灾情即便严重,未来几个月即便不下雨,中原还能维持下去,但河北呢?河北爆发大饥荒,无辜生灵怎么办?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吗?”
王贲笑了起来,“武烈侯,你是担心赵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南下攻击掠夺粮食,所以提前把军队调到大河一线?”
宝鼎再次摇手,“赵王也罢,李牧和郭开也罢,都不会在本国爆发饥荒的情况下发动战争,那纯粹是自寻死路。”
“你打算再一次救助赵人?”杨端和吃惊地问道,“武烈侯,假如灾情如你所预测,那么中原也只能勉强维持,哪来的粮食救助赵人?武烈侯,这种事可一不可再。赵国受灾,秦国全力救助,虽然仁义之名是有了,但秦国的国力却因此受到极大消耗。此事不要说咸阳不会答应,中原各郡也不会答应。中原人自己都吃不饱,哪里还会容忍武烈侯从他们的碗里强行夺食?”
蒙武、司马锌、桓齮和王贲也是目瞪口呆地望着宝鼎,难以相信他竟然会有这种荒诞、幼稚而天真的想法。救一次代北就算了,竟然还要救河北,你以为你是神啊?就算是神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救人的本钱吧?没有救人的本钱,岂不把自己的性命也白白搭进去了?
五位统率一致反对,这次就连桓齮都反对了。
当年武安君为了消耗东方诸国的国力,是整批整批的杀人,现在颠倒了,武烈侯竟然为了救无辜生灵,不惜消耗大秦的国力,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武烈侯疯了,只不过这次的疯狂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幼稚得可笑。
王贲甚至善意地提醒宝鼎,你和大王有三年之约,明年你必须拿下赵国,如果今年赵国河北爆发大饥荒,那么你明年就有绝对把握拿下邯郸,但假如你执意要救人,那么还有把握实现三年之约吗?
=
中原五郡郡守到了,河内的郡守也飞驰而来。
河内郡在大河之北,不属于中原,但此次灾情严重,武烈侯也特意将其邀请而至。
三川、砀郡、东郡和河内四郡太守向武烈侯详细禀报了旱情。他们是地方官长,当然对灾情非常重视,宁愿相信未来几个月不下雨,也不会侥幸认为老天随时会赐予甘露。灾情是否严重关系到地方稳定,地方是否稳定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各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事情的看法自然也不同。
中原军政官长们在武烈侯的协调下,最终还是认同了武烈侯对灾情的悲观预测,由此拟定了一份具体的救灾方案。
护军府全面协调,军队出动五万精兵投入抗灾,地方郡县征发一定数量的青壮劳力帮助抗灾,抽调公私作坊里的所有木匠会同百名墨者赶赴灾区制造救灾工具,救灾物资则由军队、地方和巨贾们共同筹集。
这份救灾方案十万火急奏报咸阳,向咸阳求援。
最后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南下饥民大潮。凡大灾必有大饥,大饥必造成饥民大流浪,以行乞求生存。河北和中原仅有一河之隔,河北的饥民肯定会蜂拥而下,中原怎么办?
“以最坏的情况推算,河北大饥荒大概会造成多少人南下逃难?”宝鼎询问河内郡太守。
“河内郡已经出现了赵国灾民。”这位河内郡太守一脸的苦涩,“我不能不收留,我总不能看着他们死在荒野里,再说就算我下令驱赶,但河内的庶民谁不存仁义之念?庶民们主动收留,我总不能违背民意,背上一世骂名。”
“你能不能直接回答武烈侯的问话?”隗藏不满地说道,“我们都知道你现在很困难,但中原不能开这个口子,我们现在也很困难,无力帮助你们分担救助难民之事。”
河内郡太守望着武烈侯,目露乞求之色。
宝鼎冲着他微微颔首,“我正在想办法。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这件事我肯定要解决,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生灵被老天夺走他们的生命。”
这位太守两眼一红,差点热泪盈眶。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位武烈侯给了他一个空头承诺,但总比一口拒绝好多了。
“以最坏的情况来推算,河北大饥荒至少会造成百万难民,而南下逃荒者不会低于这个人数。”
大帐内霎时鸦雀无声,人人目瞪口呆。
宝鼎如遭重击,脸色顿时变得异常苍白。百万难民?那是什么概念?怪不得赵国在代北大地震和河北大饥荒后,被秦军摧枯拉朽一般彻底击败。李牧活着又如何?他坚守的时间越长,赵国败亡得越快。怪不得邯郸有人要杀他,或许杀了他,让赵国早一点败亡,反而能拯救更多的无辜庶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