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秦帝国风云录怎么样 > 第312章 变故(第2页)

第312章 变故(第2页)

“据我得到的消息,他和燕国太子丹在一起。”宝鼎说道,“燕国的军队已经撤到易水一线,也就是说,公子嘉得到了燕国的庇护。”

李牧,公子嘉,再加上燕国太子丹,这三个人联手会干出什么事,不用猜都知道。

燕国非常需要代北和中山这两个屏障,所以燕国需要李牧和他的代北大军,假如赵王迁打算对李牧下手,太子丹不可能坐视不理,不可能任由赵国内讧,任由局势崩溃,最终让燕国去直接面对秦军的攻击,所以太子丹肯定要出手。

宝鼎也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宗越通过燕国的一些老关系获悉了这个情报,然后第一时间禀报了宝鼎,宝鼎当即意识到自己对局势的预测可能出现了错误。

这场大战的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变化。历史上李牧先被赵王杀了,然后秦军在东阳俘虏赵王,最后邯郸投降。现在颠倒了,秦军先行攻克邯郸,而赵王迁逃到了中山,李牧至今还活着。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把赵国最后的力量逼到到了中山,而中山又紧邻燕国,这就使得局势充满了变数。

假如燕国出手干涉,可以想像燕国的选择是什么?是选择拥有赵国最后武力的李牧,还是选择在最后关头依旧要自相残杀的赵王迁?大王只要是赵国宗室都可以做,而赵国的武力却只有李牧才能掌控,所以燕国的选择必然是李牧,而不是赵王迁。

宝鼎预感到河北战场要发生重大变故,随即命令杨端和率中原主力重返邯郸,同时命令王贲即刻横扫巨鹿郡,然后从巨鹿郡的河间方向威胁中山,与呼沱水一线的北部军形成夹击之势。

郭奉听到公子嘉和燕太子丹在一起,马上就想到了“兵变”。假如李牧被赵王迁逼得走投无路了,那他只发动兵变,这是唯一保全他自己的办法。一旦赵王迁被废,郭开被杀,河北局势突变,郭氏将何去何从?

“我马上派人去中山。”郭奉当即说道,“武烈侯,请给郭氏一点时间。”

宝鼎郑重点头,“局势说变就变,如果郭相国迟迟下不了决心,我可以肯定的说,他很快就会死在李牧的剑下。到了那个时候,我照顾郭氏的理由就没了,郭氏只能离开河北迁徙南阳。”

郭奉暗自吃惊,急忙恳求道,“武烈侯,请相信郭氏一次。”

宝鼎摇摇头,“我不抱太大希望。以我看,你还是叫族人做好迁徙南阳的准备,我保你郭氏衣食无忧。”

郭奉还想再说,但宝鼎摇摇手,阻止了他,“从长远来看,郭氏迁徙部分族人于南阳并不是坏事,留一条退路总不会错。”

郭奉若有所思,想到宝鼎的封地就是南阳,旋即又想到了长安君公子成蛟,于是他试探着问了一句,“是否把那个人带到南阳?”

“我会兑现自己的诺言。”宝鼎笑道,“当然,如果郭氏能在这个关键时刻为统一大业建下功勋,我相信咸阳的大王一定不会吝啬封赏。”

郭奉再不多言,躬身告退。

秦王政东巡的速度非常快,十日内便抵达洛阳。

武烈侯闻讯,飞速赶赴中原。

两人于大梁相见。兄弟见面,各有一番感慨。秦王政看到宝鼎已经是英气勃勃的青年了,今年加冠礼,宝鼎就算成人。放眼看看中土,能和宝鼎相比肩的年轻权贵有几个?宝鼎天纵奇才,功勋卓著,实力强悍,势力庞大,如今已经隐约可以与咸阳相抗衡。

秦王政暗自叹息。没有看到宝鼎的时候,秦王政有强烈的自信击败他,如今看到其本人,秦王政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至的重压,这股重压让其不再自信。宝鼎终于变成了雄鹰,这只雄鹰志向高远,一个小小的咸阳根本不在他的视线之内,这才是秦王政最为头痛的事。

宝鼎眼里的秦王政变了,不再是心目中的千古一帝,而是像中土其他诸侯国的大王一样,沉迷于权力,把博弈当作毕生的事业,把君权至上当做其人生最高的目标。宝鼎很疲惫,也很厌倦,所以再见秦王政的时候,他发自内心的憎恶这位大王,甚至有一点仇视这位大王。

帝国在你的统治下,十五年就分崩离析,中土千千万万的生灵因为你而无辜死去,如今我不顾一切地去拯救你的帝国,去拯救中土的生灵,但你呢?你把我当作对手,当作必欲杀之而后快的敌人,现在更是亲自跑到中原来逼迫我向你低头,你以为我不敢拔剑?我不是不敢拔剑,我是不愿拔剑,唯恐祸及中土,祸及生灵,但假如你把我逼得走投无路了,那对不起,我即使变成了涂炭生灵的恶魔,我也要灭了你。

但满肚子怨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心里发泄一下可以,最终还得面对现实。宝鼎和秦王政之间不仅是实力上的差距,他们是君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臣不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君臣之间的矛盾若想得以缓和,然后实现彼此利益上的最大化,必须要用大智慧。造反、叛乱、弑君永远是代价最大的暴力手段,就今日的局面和未来帝国的命运来说,宝鼎必须要用大智慧去赢得最大化的利益。

宝鼎以满面笑容掩盖了心里的憎恶,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毕恭毕敬,言辞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谦恭小心,或许是因为获得了胜利和功勋,他的腰杆硬了,胆气壮了,虽说不上骄横跋扈,但那股矜持和傲慢却异常的浓烈。

兄弟两人秉烛长谈。宝鼎以当前中土形势和统一大业的趋势为基础,详尽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治国思路,但他在关键地方说得很含蓄,毕竟历史在他的推动下正在改变,历史轨迹的偏差随着统一进程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国策,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秦王政和中枢,也不得不顺应历史的潮流去调整治国策略。

宝鼎明确表达了妥协的意思。其实不论是中原大战还是河北大战,宝鼎都把功劳分给了关东人,蒙氏和冯氏从中受益,他们在军中依旧是一股大势力,这本身就是妥协,只不过秦王政需要的是对军事的全部掌控权,包括军队的统兵权。

秦王政对宝鼎的让步很满意,此次东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所以他对宝鼎不经中枢同意,就以中原形势危急为理由把中原大军撤回一事不予追究了。不管怎么说,宝鼎手里有临机处置大权,执意追究的话摆明了就是撕破脸了。

“河北还有大战吗?”秦王政对此很关心。从他的立场出发,他更关注的是何时吞灭赵国,而不是如何拯救灾民,如何尽快扼杀大饥荒。

“应该还有一场大战。”宝鼎把自己对河北局势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关键是郭开。假如郭开非常果断,下手够狠,李牧必死。相比起来,李牧考虑的问题就多了,毕竟兵变也罢,更换王统也罢,都是伤筋动骨的大事,稍有不慎就完了。”

秦王政想了一下,称赞道,“你的决策我支持,的确应该结束河北大战,否则何以激化赵国内部的矛盾?李牧一死,河北就没有大战了,这对我们攻打齐国非常有利。”

“大王准备打齐国了?”

秦王政诧异地看了宝鼎一眼,“怎么?你的下一个目标不是齐国?”

宝鼎摇摇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

秦王政微微皱眉,马上问道,“在西南策略完成之后?”

“三年之后。”宝鼎笑道,“我估计西南策略三到四年内肯定能完成。”

三到四年?秦王政冷笑,看样子,这三四年里烦心的事会接踵而至X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