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是——”玉竹看了地契,有些纳闷,不解的看向屏风外的王佑安。
王佑安闻言,不由得挺直了腰板,笑道这些地都是不长庄稼的荒地、废地,因连着那一百亩山林,某便自作主张,将这些土地都买了下来。还请县主不要怪罪才好。”
玉竹觉得这些地契有些烫手,她沉吟片刻,问道王大郎君,咱们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还请你给我说个实话,这些土地,您一共花了多少钱?”
王佑安还是那副温文的笑容,道某不敢欺瞒小娘子,这些荒地确实没花多少钱,县主信任某,将全部身家交给某搭理,某也想表表心意,还请小娘子将某的话如实转达给县主。也请县主不要推辞。”
玉竹不敢轻易做主,也就没有把话说死,拿了那田契见萧南。
萧南接过那些田契,想了想,道嗯,既然是他的一番心意,我也就不推辞了。”
反正她已经给嫂子说妥了,待她的族妹上京后,便介绍王佑安跟袁家娘子认识。
听嫂子那意思,她的族婶对王佑安还是比较感兴趣,不出意外的话,这件婚事能成。
届时,待王佑安成婚的时候,她再大大的送一份贺礼,抵了这些田地的价值也就是了。
玉竹点头,“是,婢子这就去回他。”
萧南叫住了玉竹,让玉簪取了二十贯钱,“你把这些交给王大郎君,烦请他帮忙买两头耕牛和两套耕具。若有剩余,就当给跑腿的人买酒喝了。如果不够的话,再来问我要。”
时下一头壮牛一到两贯钱,耕犁的也不值钱,牛加上耕犁,五贯钱足够了。
剩下的,就是赏王佑安手底下跑腿的人了。
说起来也悲哀,萧南用人的时候才,当年出嫁的时候,阿娘陪嫁给她的一些得力小厮和管事,竟被前任的坏脾气赶走了不少。
如今回过头来一看,竟一个得用的人都木有。
唉,可悲又可叹呀。
萧南想到这些,无声的叹息了一记,随后摆手打发玉竹下去。
玉竹见状,忙吩咐两个小丫鬟扛起那袋子铜钱,悄悄的退了出去。
玉簪看到萧南情绪有点儿低,还以为她在为七郎君通过诠选当了千牛备身的事儿气闷,忙劝慰道县主,这么多田地,咱们要不要去看看呀?这些日子,您一直待在府里也没有出门,不如找个晴天,咱们一起去安善坊瞧瞧?”
唉,说起来,这小卢氏做事也太嚣张了些。
前两天崔七崔雅伯终于过了‘五选’,如愿进了千牛备身。
喜讯传来,小卢氏当下便让人四处送喜讯,还特意跑到老和大跟前,先把大夸特夸了一通,随后又要求家里有这样的喜事,理应好好庆祝一番。
老和大只是看小卢氏不顺眼,对崔惠伯倒也不讨厌。
说到底,崔七是崔家的人,他出息了,最终受益的也是崔家。
尤其是老,她这辈子都以繁荣崔家为终身奋斗目标,别说是向来乖巧的崔雅伯,就是有点不安分的六郎崔惠伯出息了,老也只有高兴的份儿。
听说小卢氏得意洋洋的要求广开宴席,老头一次没有拒绝,反而从体己里拿出十贯钱交给大少,让她好好操办一下,也让家里的人趁机乐呵乐呵。
崔家没有分家,崔雅伯进了千牛卫,成了天子亲兵,露得也是崔家人的脸面,这对于官场上的其他崔家郎君也是大有好处的事儿。
大少作为未来的宗妇,这点儿见识还是有的。
虽然她心里多少有些为小的前程担心,但面子上的事儿,王氏还是做得很漂亮。
于是,就在昨天,崔家广邀好友,大摆筵席,又是请西市的胡姬来歌舞,又是请东市的百戏来杂耍,热闹了整整一天。
萧南借怀孕之名一直闭门谢客,但家里有了喜事,出于礼仪,她没有不出席的道理。
还有一个原因,崔雅伯和崔幼伯年龄差距不大,常常被人拿来比较。
,崔幼伯因吟诵了几首佳诗,被那些善阿谀奉承的人捧为‘崔家玉郎’,着实抢了七郎的风头。让小卢氏在背后腹诽不已。
如今,崔七出息了,成为随侍天子身边的侍卫,正式踏入仕途,若是经营好了,没准儿也能想祖父、大伯一样,成为宰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