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句话其实不是朱元章的原话,前一句的“予本淮右布衣”出自朱元章在至于二十七年发布的《谕中原檄》,“天下于我何加焉”出自于出自于孟子的“万钟于我何加焉”,属于是当年明月前截后搭组何而成。
老朱皇帝说话说一半,也就等于是装逼只装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也只能由朱劲松这个朱皇帝来装了。
朱皇帝目光灼灼的望着远处的穆卡拉城,沉声说道:“朕本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简煐同学却是蒙圈了。
你本布衣?
这话倒也没什么毛病,毕竟朱皇帝在起兵之前也确实只是个种地的苦哈哈,而且还是那种没有自家土地的佃农,属于布衣中的布衣。
问题是你老人家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天下于我何加焉”这句话的?
结合上一句的“朕本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句话就有了好几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如果不是他大清不把百姓当人看,这天下又怎么会到我手里呢?
第二层意思则是我这个大明皇帝原本就是个普通百姓,就算现在当了皇帝又能怎么样?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当然还有第三层意思,同时也是朱皇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老子不在乎什么名声不名声的,史书上愿意把咱写成个明君圣主那咱就当个明君圣主,史书上愿意把咱写成桀纣之君那咱就是个桀纣之君,反正谁也不能耽误老子想要干了整个小破球这事儿。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改变不了朱皇帝想要装个逼的本质事实,也同样改变不了朱简煐同学的懵逼——您老人家到底是怎么把好好一个皇帝当成流氓的?
正当朱简煐同学暗自佩服朱皇帝的这股流氓劲儿时,朱皇帝却又话锋一转问道:“你觉得整个小破球还能安稳多少年?”
被朱皇帝这么一问,朱建英同学却是再一次愣住了。
在朱建英同学看来,朱皇帝问的这个问题多少有那么点儿多余的意思——小破球乱不乱,不还是您老人家说了算?
朱建英同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回答的:“小破球能安稳多长时间,主要还得看您老人家想让它安稳多长时间,只要您老人家不想让它乱,它也乱不起来。”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声道:“咱当然得让它乱起来,一个混乱的小破球才更符合咱们大明的利益。”
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小破球是一个整体,但是小破球上的众多国家却从来不是一个整体,诸如民族、信仰乃至于肤色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使得一众国家彼此对立、提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更像是零湖博弈。
赢了的拥有一切,输了的就只能一无所有。
看看中原堂口历史上那些盛世皇帝,再看看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除了人家建夷那个给列祖列宗敬个军礼的末帝之外,剩下有几个末帝不是凄凄惨惨的?
朱皇帝身为大明的皇帝,自然也就需要为大明的利益考虑。
说的再直白一些:大明得到的好处越多,百姓的生活条件就越好,江山社稷也就越稳固,朱皇帝这个大明皇帝自然也就能浪到飞起,如果大明完犊子了,百姓们固然倒霉,但是朱皇帝也别想落个好下场。
要是小破球不乱起来,所有的国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明淘汰下来的那些军械该卖给谁?大明又该上哪儿去低价收购粮食和矿藏?
至于说其他国家的生死……
除了有可能让朱皇帝背上一些骂名之外,剩下的跟朱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朱皇帝一边向前走着,一边对朱建英同学问道:“除了咱想让小破球乱起来之外,你猜猜还有谁也想让小破球乱起来?”
朱建英微微一愣,一脸懵逼的问道:“除了您老人家之外,剩下的那些国家应该没谁想让小破球乱起来吧?毕竟混乱的小破球符合咱们大明的利益,却未必符合他们的利益?”
然而朱皇帝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对于小破球上的大多数国家来说,稳定都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朱建英同学顿时愣住了。
要说一个混乱的小破球更符合大明的利益,朱建英同学倒是丝毫不会怀疑,可要说一个混乱的小破球更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那朱建英同学多少就有些想不通了。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朱建英同学干脆开口问道:“如果整个小破球都乱起来,只怕大多数国家的民生、贸易和安全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不少国家会有亡国之危吧?”
朱皇帝点了点头:“没错,确实会影响到大多数国家,也确实会有很多国家都会面临着亡国之危,但是你不要忘了,危机两个字是危在前,机在后——危险,往往也代表着机遇。”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一个稳定的小破球就像是一潭死水,他们能够活下去,但是也仅仅只是能活下去,想要发展起来就千难万难。”
“尤其是五大善人能够镇压整个小破球的前提下,除了五大善人以外的大部分国家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一个国家的日子不好过,他们百姓的生活就不好过,百姓的生活不好过,他们的国家就有动荡不安的风险。”
“所以,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只有乱起来才能找到更多的机会,甚至能够取五大善人而代之——哪怕不能取代大明,但是只要随便取代其他任何一个大善人,都足以保证他们的国家和百姓一跃而成国上之国,人上之人。”
“真正不希望小破球乱起来的,反倒是其他几个大善人,尤其是在他们羽翼未丰之前,一个稳定的小破球显然更符合他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