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刘家麟以后,汪国本与胡晨阳进行了一次谈话。
对胡晨阳来说,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谈话。
汪国本办公室的摆设都相当大气,宽大的办公桌上,除了摆放着党旗和国旗,空无一物,办公桌身后是一排书柜,墙上挂着一幅书法:“宁静致远”,字体接近“狂草”,还真有些狂放,而这种狂放的字体,与“宁静致远”的意境似乎有些矛盾?
汪国本难道没悟出这一点?或者,他就是喜欢这种风格?他本人就身处于这种矛盾之中?
胡晨阳与汪国本没有直接的工作关系,却又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这都是因为高明亮的缘故。
因为高明亮曾经是汪国本的爱将,所谓“四大金钢”之一。
胡晨阳身为高明亮秘书,顶着很大压力保护了自己的“老板”高明亮,也间接地保护了“老板”的“老板”汪国本。
当然,这都是不能明说的。
正因为不能明说,胡晨阳即使是在最“背时”的时候,也只能默默承受一切。
后来,许枫告诉他:“汪书记很关心你。”
“关心”的结果,也不过是让他出任县宗教局副局长这样的闲职。
好在胡晨阳有“熬”下去的心理准备,对他来说,汪书记何时向他伸出“援手”,那是汪书记要考虑的事情,胡晨阳自己绝对不可以贸然跑去找汪书记,伸手向他索取什么。
他想得很清楚:就是自己被人整得在新峡县呆不住了,都不能去找汪书记。抗不住压力的软蛋和平庸无能之辈,有什么脸去见汪书记?
后来,胡晨阳得知汪书记拒绝见高明亮,就更庆幸自己没有去求见汪书记。
此刻,胡晨阳终于面对汪书记了。心情也很复杂:可以说,是自己在冠城乡干出了一番事业,才赢得了这次召见。
真不容易啊!
……
此刻,汪国本的心态也相当复杂。
一位老领导评价过,汪国本“每临大事有静气”。有静气,稳得住,但是想得过多,也会影响决断,甚至失去最佳的决策时机。
有时,失去了最佳的决策时机,也意味着失去了最佳的决策选项。
在高明亮的问题上,汪国本本来是有所察觉的,却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如果及时派出市纪委调查组,查出的问题再大些,市委也是主动的。
结果,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却已经把问题“拱”到了省里,当时的省纪委书记坚持采取行动,市委一下就被动了。
要是汪国本一手提拔的高明亮被查出大问题,作为市委书记的他,肯定要承担用人失察和查处不力的责任。
事已至此,汪国本已经准备承担责任了。
出人意料的是,高明亮的老婆竟然把全部问题扛了下来。而作为另一个突破口的胡晨阳竟然也是一问三不知,这样一来,高明亮的问题就不是很严重了。最后的结论是“管教家属不严。”
汪国本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汪国本得知胡晨阳面对极大压力而不肯揭发高明亮,心情就很复杂。
他曾经以为是高明亮或者高明亮的老婆授意胡晨阳这样做的,如果真是这样,性质就完全变了,就成了**分子串通一气对抗组织了。
还好,没有人授意胡晨阳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