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武媚娘双眼闪闪,两只大眼睛扑哧扑哧地望着杨帆,眼神是那么神往。
口中情不自禁的昵喃着:“这世间真有这样的地方么?”
对于这个问题,杨帆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已。
即使是他以前生活的年代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可能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终点吧。
在这个时代,杨帆不会提出什么社会主义,更不会提出什么民主共和。
因为这时候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还达不到。
不过,他想在大唐种下一颗种子,而后让这颗种子慢慢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相当于一块试验基地,还需要慢慢的去探索,慢慢的去挖掘,慢慢去培育。
不同于农作物的试验,制度这种东西是需要几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去论证的,根本就不知道哪一条道路好。
即使后世争论的两种道路,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发展生产力而达到共和、共产。
因为两种道路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
选择的道路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可能会水土不服而枯萎,也有可能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长成参天大树。
在骏扬坊推行的如此种种,是根据这时代的需求来的。
他想通过作坊(资本)以及技术革新让大唐的财富能够迅速的积累,以达到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目的,进而加快民主文明的进程。
虽然没有什么民主可言,但却是这时代最需要的。
在这里,杨帆不会刻意去推行什么男女平等、人权、民主等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这些东西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并不需要什么人强行去建立。
更何况,如果他敢提出来,一定会被滚滚洪流给淹没,因为这不是一个人就能扛起来或者推动的。
这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的变迁,触及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与认知,这就违反了社会的规律。
民主文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以及人文素质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慢慢产生的。
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主文明自然而然会产生。
其实老祖宗是很有智慧的,很早以前就有了这样的认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就是老祖宗的见解,也是千百年不变的至理。
如果饭都吃不饱,谈论什么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统统都是扯淡,根本就是空话大话。
既然他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杨帆想为大唐做点什么,利用自己知道的改变一下历史进程。
例如让大多百姓不至挨饿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