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政府班子?严格来说,这是藩镇或者说军阀,与国家的区别。丁一很明白自己现在治下的有条不紊,很大程度是基于军人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的高素养——他们扫除了文盲,有信仰,知道为何而战,还有就是对丁一的崇拜,才有暂时这样的局面。但长久下去,特别是发展起来,还照着这样弄,那绝对是混乱的。
“大章所说甚是,如此便汝所请吧。”丁一想了想,以退为进,“约法三章,其一,民见官不跪;其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婚姻自由;其三,私有财产神圣不得侵犯。”
谁知一说出来,就被姚夔疯狂反对:“我华夏子民见官不拜有待商议,彼等昆仑奴、倭人之流,安能如此轻贱我炎黄后嗣?”姚夔连接几天以来,就是和丁一吵架了,基本吵到丁一怕他。
并且姚夔不是自己与丁一观点不同,而开喷的。而是举了许多例子,来让丁一不得不让步,例如他说:“若大秦这边子民与华夏子民一般际遇,倒也罢了。毕竟陛下从法理上,是继承了泰西大秦的法统;但昆仑奴、倭人之类,若也一般见官不拜等等,我华夏儿郎,渡海万里,去国离乡,到底是为了什么?”
丁一就答不了出来了,是啊,华夏子民和黑人、倭人一样际遇,那出了海来的禁卫第一师也好,那些陆战旅也好,将要出海的大明第一师也好,这真的感觉交代不过去啊!现在凭着丁一的威信。也许可以压得下反对声音,但一旦压不住,那绝对就是大事。
所以姚夔不是胡乱喷,人家喷得到要害,丁一也不得不让步。
最后很多东西都跟丁一原先定下的不一样。例如平民见官不拜得拱手行礼,而且只限于华夏或是原来的拜占庭后嗣;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只限于军队和国营厂矿、官员;私有财产也只限于华夏和拜占庭的平民和后嗣等等。
不过丁一跟姚夔吵完了之后,倒就轻松了。
因为他扔下一份方案书给姚夔,然后他就不管了。
这下轮到姚夔头痛:“教育部,微臣能明白。大致如同提学一般的衙门;这礼宾司,也是能明白的;可这轻工部是甚么衙门来的?这官吏如何安排,级别如何裁定?国防部当是兵部;司法部,这看着如是刑部与大理寺,陛下!陛下……”
但丁一已经甩手不管了。一是他着实有许多事要处理,一是如他向姚夔所说的:“若我自己能将这千头万绪梳理清爽,何必不远万里,将汝姚大章从华夏请过此处来?”这些部门的名字,丁一倒是大约都记个七七八八,大体职能如何,也能有个大概的概念,但到细节。这真不是他能搞得掂。
比如说驻外使馆丁一知道,职能也知道。但驻外使馆分多少级?一级的驻外使馆该有什么在编人员?为什么这么配置?其中什么人得由本国委派,什么人可以在当地招募?为什么要这么弄?别小看这些事。要搭起一个架子,没有那么容易。
要真这么好搞,大臣也不可能以辞职来威胁君王了。
汉有萧何、唐有房谋杜断、宋有赵普等等,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办,才弄得来。
丁一的确没有空。因为大明那边没有同意他的辞职不提,还给提了一级爵位。也就是说从郡王提到亲王,朱见深也是足够疯狂了。给丁一的封号为“海”,就是海王。还下圣旨:“普天之下,但凡离岸一里之海疆,皆为皇叔食邑!”
因为朱见深在害怕,西厂被大臣狂喷,不得不取缔;而无论他最为宠信的万贞儿,还是朱见深视为手足一般,将皇城宫禁尽付于其手的丁君玥,毫无疑问都是觉得丁一就是天地支柱一般的心思,在这种影响之下,钱太后也站在丁一这一边。
所以不论汪直和周太后怎么说都好,朱见深是认为,只有依靠丁一,他的江山才稳当。
故之有了这旨意。而且兵部、吏部皆有行文来,吏部声称:“安西大都督府、四海大都督府,按洪武旧事,当向皇帝直禀,吏部不敢逾制。”就是说,从朱元璋还没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时,大都督府就是独立于六部之外,向皇帝直接负责的。
所以,吏部都无法接受丁一的辞呈,要不然就是逾制,超越权限。
也就是说丁一辞之不去了,无论是职位还是爵位。
而兵部也有行文来,称是:“朝鲜、大员、吕宋、爪哇等处,皆属四海大都督府军务,朝廷诸部各有管辖,本兵不敢逾越。若四海大都督府兵力有所不逮,可启奏君上,再调派军伍相协。”
丁一叫兵部换防?兵部不干,叫他自己跟皇帝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