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敢肯定,赵一民对自己还有所怀疑。
说不定吴清江也正在暗中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刚因为盗窃案被调查,没多久手中就多出一大笔钱,别说有心人了,连他亲妈那里都交待不过去。
这就需要借老肥的钱来过渡、缓冲一下。
让放高利贷的以为他借钱盖房,母亲以为他借钱做生意,赵一民等人以为他做生意赚了钱,才是杨昆的本意。
当然,他完全可以化整为零地花掉那1万5千多元脏款,或是弄个不需要太大本钱却回报不错的小本生意,细水长流地将它洗白。
但杨昆没有时间。
此时赵一民自家后院起火,无暇他顾,盖房的事应该不会再受到阻挠。
以工地上现存的建材,支撑不了几天。
整栋房子盖下来的造价超出3万,把赵一民无私奉献的钱全部拿出来也不够。
况且这笔钱根本见不得光。
借高利贷来掩人耳目的办法拙劣了些,但应该有效。
就算日后公安方面查起来,借高利贷而已,虽然违法,但不构成犯罪,总比盗窃的罪名轻得多。
像他最初的打算那样,从南方贩些小电器回来卖,赚些差价,只要运气不差到被执法人员查扣、没收,就不用担心盖不起房,还不起款。
告别何平,他去找刘全保。
刘全保刚接了个小工程,听杨昆说要接着盖房,有点犹豫。
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了几回,他是真怵了。
杨昆给他吃了个定心丸:“不会再出事了,退一步讲,万一再出事,停工期间,工时照计。”
刘全保也知道赵一民麻烦缠身,迟疑了一会,说:“行。”
第二天一大早,他把原班人马又拉到了工地上。
钢筋、樑套早就绑好了,支好的模板也没拆。
接上搅拌机,一锹锹水泥、粗砂、石子填进料斗,轰隆隆一阵转动,粘稠的搅拌灰从出料口源源不断地吐了出来。
刘素芬忙着烧水,准备午饭。
本地盖房的惯例,房主每天管民工们一顿午饭,不分男女,一天发一包烟。
购置物料时,杨昆一分一厘地讨价还价,十足十一付市侩小人的嘴脸,在这种细节方面却大方得像个土鳖。
别人买的大多是1块2一包的迎宾,他买的是1块4的翡翠。
别人提供的午饭是咸菜馒头,他准备的是大锅炖菜,二指宽的五花肉飘了厚厚一层。
并且还许诺,在灌制圈梁、立柱,上顶等关键工程期间,一人额外加瓶啤酒。
要想工人们不偷工减料,不消极怠工,细节上一定不能忽略。
工人们吃得高兴,干活就有劲头。
杨昆也脱去长衣,推着沉重的灰斗车,和另外俩小工你争我抢地较上了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