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候,陆哲开始准备炼铁所用的其他物资。
木炭自然是烧制得越多越好,这个活交给宁舒和浅浅。
瑶瑶和果儿负责三餐。
陆哲和沈冰继续推进炼铁进程。
炼铁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其他工具!
比如钢钳,风箱还有塑形砂等等!
海边没有河砂,只能将海砂用淡清洗晾干后代替!
还需要一把现成的钢钳,用来夹取烧红的铁块。
可铁还没炼成上哪找钢钳去?
陆哲和沈冰琢磨了半天,决定把自行车车把撅成了两截。
用石头砸弯断口处,再用石头将距离断口出8厘米的地方砸扁。
穿一根钉子掰弯,一个烂得叮当响的简易钳子就做好了。
陆哲试了试,太不趁手了,但好歹在能用的范畴!
先将就着吧!
最关键的是风箱。
这也是最难的。
陆哲最终决定还是用自行车!
他现在的手劲堪比加藤英,拧个螺丝完全不在话下。
直行车车架直接倒扣,重新拧上后轮,链盘,脚蹬,再把链条接上装好!
把脚蹬当成曲柄,摇一摇,后轮真就快速的旋转起来。
再将干燥的蒲葵叶裁成风叶,小心翼翼的绑车轮的辐条上,再转起来果然带起了呼呼的风。
最后用粗竹筒陶泥塑型把风聚拢在一起,通向30厘米外的窑炉,风箱也做好了。
看似很简单的事,忙了一整天。
7月26日,流落荒岛的47天。
又下了一天的雨,但在这一天中午,第一批陶砖和少量陶器已经烧制成功,两块砖轻轻碰一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当当”声。
很成功。
陆哲拿出一个花盆一样大小的陶盆,把晒好的砂子和陶土混在一起放进里面。
二氧化硅、高岭土和海砂的熔点要比铁高得多,可以用它来给斧头塑型。
然后,陆哲开始搭建铁窑,用砖搭砌的土窑要比直接用泥巴和竹篾垒成的温度更高,可以炼出更高质量的铁。
最后,就是制作斧头的模型!
陆哲用两块木头做出一个带孔的大号的美式斧头的形状。
先试试!
他将模型深深的压进砂盆中,再小心翼翼的拔出来,一个中间带大孔的模具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