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跃马大唐全文阅读 > 第七六七章 发兵(第1页)

第七六七章 发兵(第1页)

(谢:景士、喜欢望着你百度、只吃鸡蛋、书友77407等兄弟的打赏。谢:g、对你有想法等兄弟的票。)

出征之前的准备已经完毕,王源禀报玄宗,请求授命出征。玄宗对此次出征极为重视,带着王源等重臣拜祭天地祖先,请求庇佑。希望王源能大破叛军,平息天下之乱。

三月二十五日清晨,王源率五万大军开拔离开成都奔赴剑南道东部通州。

玄宗率文武百官亲自相送,即便有着种种的不快,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心中还是都期盼着王源能够击溃叛军的进攻,扳回颓败之势的。特别是玄宗,他比谁都更加的期盼王源能够胜利,虽然他对王源执意率兵去往毫无敌军迹象的通州一带很是不解,但因有前车之鉴,玄宗自知在军事上才能不足,倒也不再指手画脚了。

王源也深知此次同叛军作战的重要性,这一次只能胜不能败。若败了,成都也就完了,不但玄宗要逃,自己怕也是要离开这片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了,这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为此,王源几乎动用了他的全部家当,三百余架神威炮和两万余发雷霆弹尽数随军携带,而且这一次王源也从来舍不得拿出来作战的二百五十头象骑兵也纳入队伍之中。

这些象骑兵都是宝贝,当日在同南诏作战时,差一被几百头象骑兵冲散了数万大军的阵型,若非南诏象骑兵的弓弩不够精良,无法射杀大批逼近的剑南军,最后被王源以绳索围困的方式将他们活捉的话,那一战的胜败还尚未可知。

但就是因为那次作战之后,王源对这些象骑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将之定位为移动的箭塔。象骑兵几乎可以称得上刀枪不入,南诏国训练象骑兵的秘诀是从便在它们身上抹上一层层秘制的粘液和灰土的混合物。当这些大象成长为庞然大物之后,身上便相当于披上了厚厚的铠甲,故而才能冲锋陷阵不惧兵刃箭矢。缴获了这些象骑兵之后,王源花了不少脑筋围绕着这些移动的堡垒进行设计。

其一便是象背上的配备问题。战象可负数千斤重量,但长时间的冲锋和作战,它们会很快变得疲倦而缓慢。象背上的士兵配备并非多多益善,将战象压到极致。最终,王源等人测试的结果是,负两千斤重量,战象可坚持一个多时辰之久。有了这一个时辰的作战时间,战象便足以冲垮践踏敌方的战阵了。但负重限制在两千斤左右,意味着象背上不可能搭载太多的士兵,带来的问题便是火力不够。

这个问题只能从三方面来解决。一则象座需要最轻的材料制作,既要能保证人员在上有立足之地,又不能太占用负重的空间。最后,试验了多种木材之后,王源还是返璞归真选择了竹子打造象座,因为竹子既轻又韧是相比较而言最好的象座材料。在竹象座的外围挂上可拆卸的木盾作为防止箭支攒射的盔甲,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象座的问题解决后,便是人员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办,要想增加承载的人数,只需选择那些身材瘦体重较轻的士兵便可。剑南当地的士兵大多为瘦精干的类型,倒也不难筛选。这样象座上便可搭载除驭象人之外的八到十名士兵。

但因为这些士兵瘦,不适合用强攻劲弩,且象背上空间狭,不利于大动作的开弓射箭,只有一种武器适合这些象背上的士兵,那便是轻型连弩。这种从诸葛连弩演化而来的近身弩箭虽然射程较短,射杀距离只在八十步之内。但它的好处是,它安装的是装有十只短弩的箭匣,无需一只只的搭箭,可以减少大量的无谓的消耗时间。在短时间内,两百多头象骑兵可以形成数千只弩箭的一轮迅猛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这种箭匣可以携带多只,轻便而易于携带和安装,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当然,射程太短是它的缺陷,但在作为冲入敌阵几乎形同肉搏的情形下,这种缺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万事都有其优缺,为了利用其最大的优的同时,付出些缺陷的代价也是王源可以接受的。

剩下要解决的便是另外一个问题,便是这些战象的装甲问题。虽然身上涂着秘制的汁液和泥土的混合物,可称得上刀枪不入。但这并非强弩利刃无法伤害巨象。为了保护巨象很够在敌军阵中不至于被蚂蚁啃大象般的围攻致死,故而王源不得不腾出一大部分的载重空间来给战象披上重型铠甲。而既然要披上重甲,王源便做到了极致,他给大象披上的是带着钉刺的重达七八百斤的重型铁甲。这些钉刺长达数尺,铺在大象身上,将大象武装成了一只带着长长的密密麻麻的铁刺的巨型豪猪一般。光是看看大象披着盔甲的样子,都让人不寒而栗。

身着这样的甲胄冲入敌阵之中的象骑兵,那简直就是一只只绞肉机,当它们冲过人群,后面留下的必是一条鲜血和碎肉铺就的道路,再加上它们背上的连弩手的攻击,简直就是一部移动的杀戮机器。

这些本是王源压箱底的东西,王源也毫不吝啬的全部携带上阵。而这些象骑兵,即便在和吐蕃作战时王源都没舍得动用,因为它们太宝贵了。一只训练有素的象骑兵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去培养,等他成年之后方可成为象骑兵。虽然这些都是缴获自南诏国之手,但王源知道它们的珍贵性。

另外此次王源的出征也带着他另外一些宝贵的东西,那便是家中几名会武技的妻妾。公孙兰自不必,她是一定会陪在王源身边的。而这一次李欣儿,阿萝公主,紫云儿,青云儿等人也都陪同出征。这可不是王源贪图享乐带着妻妾们随军享乐,而是为了战事着想。

剑南军的将领培养一直都是个大问题。这几年来,剑南军的规模扩充过快。从所辖三万兵额一下子猛然扩张只十几万大军,不可避免的面领着领军将领的断层问题。虽然王源一直在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但一名将领的培养非短期之功。而且剑南军在吐蕃之战后便未经历过什么战斗,跟无法在战场上锻炼发现适合领军的将领。并且王源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剑南军和陇右军,对军中的中层将领进行过大换血。这更是让领军之将青黄不接。这就好比是把双刃剑,若不换血,军队的绝对控制权便不能保证。有了绝对的控制权,军中的将领又会断层。

王源带上家中这些能打能杀的妻妾,便是想在关键时候让她们派上用场。她们都是有武技的人,如果战事不利,有时候需要些特殊的手段制敌,譬如暗杀,譬如潜入等特种手段,这便需要有武技的人去执行。而在王源看来,任何人也不如自己的这几名妻妾让人放心。

此举也表明了王源破釜沉舟的一种态度。将妻妾们都带上战场参战,便是表示一种要么胜利,要么全家完蛋的态度。

于是成都的家中便只剩下了兰心蕙和高墨颜两个人留守,她们两人也成了看护三个孩儿的奶娘的角色。王源甚至给兰心蕙私下里交代了,一旦战事不利,自己在前方溃败的话,要兰心蕙立刻带着三个孩儿和高墨颜一起逃离成都前往南诏国,而王源临行前也已经写好了一封给阁罗凤的信交给了兰心蕙。

种种的举动,都表明了王源决一死战的决心,无论从军备还是从行动上,王源都已经做到了极致。当然这些只有王源和他身边的人明白,在外人看来,王源实在是不像话,去平叛杀敌还将妻妾携带前往,当真是让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偏安朝廷之中,关于此事议论纷纷,房琯在送走王源之后第一时间便拿这件事出来事,将王源的极为不堪。

然而王源心无旁骛,率大军往东浩荡而行,一边进军,一边派人打探着北边和东边来的消息。北方陇右道那里,抵达宁州前线的高仙芝已经很久没送来消息了,这让王源很是揪心。东边的通州前线的巴山山谷之中也毫无敌军的消息。难道自己的真的判断错误了?叛军当真是全力攻击陇右道?

二十七日傍晚,大军抵达了梓州。这里距离成都一百余里,是成都的东大门。王源下令在此休息一夜,明日再往东进发。此处距离通州二百四十里,之间再无其他州府可以落脚,已经进入大片的山岭地带了,前路将更加的艰难。

傍晚的夕阳下,王源登上了梓州城头,在温煦的晚风吹拂下,眺望东方连绵不断的群山峻岭,看着夕阳下苍翠的山岭河流和大地,心中深有感触。

就在王源沉醉于这夕阳之景时,城墙下方传来了一阵吵闹之声。十几名亲卫在城墙下拦住了一名男子,双方吵吵嚷嚷喧闹不休。

被打搅了了王源紧皱眉头,不待王源发话,亲卫营统领赵青忙按剑下城楼去询问发生了何事,不久后匆匆回到城头来回禀道:“大帅,下边那个人吵闹着要见你,是和大帅是故交。”

王源一愣,皱眉道:“故交?”

“是啊,他他姓杜,大帅一定知道他是谁。”

“姓杜?”王源皱眉略一思索,猛然间眼睛发亮,脸上露出笑容来叫道:“快请,快请他上来见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