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煤炭,自然也要派上用场了!
在智能科技里面搜寻一番之后,李信找到了煤球炉子的制作方法。
当即,李信吩咐仆人去收集物资。
他准备在王府内,先行试做一个。
等到成功之后,就可以将煤球炉子批量生产了。
到时候,在东宁售卖,还能赚取大利润呢!
煤球炉倒也简单,外面铁壳子里面陶制内圈。铁壳子和内圈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在底盘放置一个铁网,便于漏灰。
这种煤球炉,在后世李信小的时候,经常用。
一些农家,贪图便宜,没有带烟囱。
不过李信知道,这种煤球炉子在屋内使用,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李信还吩咐铁匠那边打造了一个薄铁烟囱,加装在煤球炉子上。
烧水壶、铁锅,也都准备完毕了。
就连蜂窝煤模具,也已经做好了一套。
“开始和煤,踩均匀了!”
李信站在一旁,指挥着下人们干活。
这些下人们都努力地干着,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想像小王一样,因为修好了火炕,被王爷赏识、赏赐。
没多久,地面上的碎煤炭和黄土,已经搅拌均匀。
“来,像这样!”
李信拿着蜂窝煤模具,手把手地指导着:“用力压实煤炭,然后在一旁推出来,进行晾晒。
来,你来操作一遍!”
一名下人接过蜂窝煤模具,学着信王的模样,一点一点做着。
不一会儿,一块标准蜂窝煤就出现在地面上。
“嗯,不错不错!”
李信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就这样来,好好干!”
有下人们干活,李信倒也清闲。
坐在一旁指导着,不一会儿,蜂窝煤已经全部做好了。
不过,地面上的蜂窝煤还是湿的,要晾晒一两天。
现在已经入秋,秋高气爽。
城外农田里面的高粱,也快到了收割的季节。
这也是李信就藩东宁城之后,第一次收割粮食。
如此重要的时刻,李信自然不愿错过。
他带着东宁府衙的官员,来到了城北一处田地周围,看着红彤彤的高粱米,脸上笑开了花。
“来吧,收高粱喽!”
当即,李信也拿着镰刀,开始割着高粱穗子。
整个田地里面,热火朝天。
这些田地,大都是信王府农垦队集体开垦出来的田地,收成也是整个信王府的。
为了秋收,东宁城内的妇孺儿童齐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