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肯定写了!”刘伯温一边翻着格物科学基础知识,一边随口道:“李相这人聪明得很,他之前态度模糊,大约是存了借高李二人压一压靠山王的想法,只不过现在嘛,他估计又要改弦更张了,现在说不定就在去皇宫的路上了!”
韩国公府,李善长急匆匆地放下手上的报纸,脸色有些难看,他抚着胡须想了想,随即吩咐下人备车,坐上马车便急奔皇宫。
李善长到的时候,朱元璋和朱四维正在讨论组建大明海军的相关问题。
听到锦衣卫禀报说韩国公求见,朱元璋和朱四维对视一眼。
“小叔父猜猜,咱这位相国此时求见所为何事?”
朱四维笑笑:“臣可不善于揣摩别人心思!”
朱元璋大笑:“咱猜肯定跟你的十惑问儒家有关,或许咱这位相国大人看到那篇文章以后,突然想起来还有高维民李齐平给他写信一事了!”
其实朱四维也猜到了,只是没有说。
不多时,李善长小趋着步子进来,先向朱元璋行礼以后,又对朱四维笑眯眯地说道:“见过王爷,王爷也在啊!”
朱四维笑着拱手还礼:“我闲来无事进宫蹭吃蹭喝的,李相有事跟皇上说,要不我回避一下?”
李善长连忙笑道:“王爷说笑了,何谈回避?”
朱元璋也道:“小叔父就一起听听吧!善长先生要说的肯定是大事儿,小叔父听完也好给些建议!”
“上位说的是!那老臣就直说了!上位,如今我大明开国已经足满一年,北方燕云等地也已经收复,我大明治理这大好江山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而治理国家人才为要,所以老臣想要奏报上位,我大明是时候尽快举行第一次抡才大典了!”
朱四维和朱元璋都有些疑惑,李善长怎么说起了科举选才一事,不是来坦白的吗?
朱元璋心里疑惑,嘴上不动声色地说道:“此事咱也知道不能再拖了!不过抡才大典考什么,咱还没有想好!善长先生,你既然提出来了,那不妨谈谈你的看法!”
李善长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在一边自顾自吃点心的朱四维,暗暗叹了一口气,随后躬身到底,肃容奏道:“回上位,俗话说新朝新气象,老臣建议抡才大典的内容有所改革,可以考虑适当加入格物科学之内容!老臣还建议,抡才大典以靠山王为主考,老臣呢,想做这个副主考,老臣自觉跟王爷通力合作,一定能把我大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给办好!”
朱元璋深深看了一眼李善长,含笑道:“善长先生这个建议非常好,咱很高兴!你啊,有心了!”
李善长又看向朱四维:“王爷,不知下官有没有这个荣幸跟您合作主持科举?”
朱四维暗赞一声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这是看到情况不对,所以立刻就调转态度,准备委婉地服软了,主动提出让格物科学内容进入科举,同时借着跟朱四维一起主持考试拉一下关系。
朱四维笑道:“李相说笑了,是我的荣幸才是!”
不管李善长是因为主动还是被动原因,只要他真能支持格物科学的普及推广,都无疑是一件好事。
李善长无论如何也都在推翻异族统治上立下过大功,如果可以,朱四维也不想与之为敌。
老李,应该有个好的晚年!
起码,不应该像原本历史上那样不得善终!
三人又讨论了一会儿科举事宜,这时,李善长面色犹豫,迟疑道:“还有一件小事,老臣犹豫再三还是要跟上位和王爷禀报一声!日前,江西儒林的高维民和李齐平给老臣写了一封信,奈何家中老仆老眼昏花,把信放在老臣书架上以后却忘记知会老臣了,以至于老臣今日方才翻阅书架上的藏书才看到了书信,信中劝老臣秉持自身儒者身份,响应他们一起反对格物科学,老臣心中着实不安,觉得还是应该让上位和王爷知道,也好早做准备!”
朱四维不得不再次感叹,这老头儿搞政治真有一手啊!
其实从始至终高李二人的信才是他连夜进宫的目的,但是他却故意绕个弯,指东打西,避实就虚,将主要目的掩藏在最后,以科举大事说起,表明服软的态度,再找个借口搪塞过那封信,谁还好意思怪他呢?这老头高明啊!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