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无赖就该用无赖的法子。
张蓉和张太师都是讲究人,拉不下脸跟这等用《女德》擦屁股的人争辩太多,但景君泽的歪路子多。
这个朱望自诩读书人,实则没多少墨水,年少时勉强混了一个童生,便再未能往前进一步。
受家庭和社会影响,他对女子很是瞧不起,在家里只孝顺父亲,却对织布供他读书的母亲不管不问,还隔三岔五问他姐姐和姐夫借钱,借的多,还的少。
景君泽没怎么费心思,只是让人把《女德》逐字逐句读给他的未婚妻听,然后又把他在家中奴役母亲,压榨姐姐的事情添油加醋说了。
未婚妻本来就对这个自恃清高却没什么本事的穷酸不甚满意,当即闹着不嫁了。
朱望一边瞧不起女人,一边又渴望女人,已经定好的未婚妻忽然悔婚,将他急得上蹿下跳,找来各路人马帮他说和。
但未婚妻知道了朱望的情况,哪里敢嫁,最后撒泼打滚,闹到上吊也要悔婚。
朱望见劝不成,便污蔑未婚妻偷人,未婚妻的家人也不是好惹的,当即带上一伙人去抓朱望,把他的裤子扒下来,倒吊在巷子口的树上,拿着鞭子抽他,逼他澄清真相。
朱望赔了夫人又折了面子,跑去报官,可是未婚妻的家里人受人指点,直接举报他虐待生母,造谣生事,欠钱不还。
最后他连童生的功名都被革除了,还被下狱几天,勒令卖房子也要把欠姐姐和姐夫的钱还了。
出狱后,朱望的名声完全臭了,周遭的读书人都耻于与他为伍。
一个小小的朱望惹出这么大的风波,明眼人都猜得到背后有人做推手。
景君泽毫不避讳,直言是自己做的,还站出来道:“只有自卑弱小的男子,才会将戾气对向女子。一个连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都不会好好对待之人,难道还指望他入朝为官,会以仁心对待百姓吗?”
太子一句话不仅戳破了朱望的假清高,还暗戳戳怼得某些人哑口无言。
毕竟若是要反对《女德》,那他们岂不就成了太子口中自卑弱小,没有仁心之人吗?
这帽子扣得太大,让人进退两难。
有女帝,太子,顾丞相以及张太师的支持,这场《女德》是茅厕用纸的舆论风波逐渐过去。
而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最先接受《女德》思想的不是读书识字的世家小姐和公子,而是那些终日在田地和纺车前辛苦劳作的农妇农女。
为了生活,她们无畏于抛头露面,稍大一点,便成为家中的劳动力。
既然自己和丈夫同样辛苦,凭什么要在伺候一家老小后,还要受人磋磨欺负?
且农家女多泼辣,豁得出去,《女德》的传播,让她们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价值并不比男人少。
她们都不识字,从前村训祖训教她们听话本分,侍奉男人,村长族长便是权威,她们不听也得听。
现在女帝下令大肆刊印《女德》,还命人下乡传播,教她们自立自强,自力更生。
村长族长大还是女帝大,答案不言而喻。
何况对她们有利,让她们抬起头来生活的内容,总要比教她们低头隐忍,逆来顺受更能让她们接受。
就在《女德》毁誉参半,大多数女子接受,大多数男人反对时,太子命令书局刊印出大量《男德》。
一些人抱着挑刺的心态买来看,却抱着沉重的心态把嘴闭上了。
《男德》与《女德》的内容有许多重合,只是景君泽在其中侧重于强调了一夫一妻的必要性。
高门贵族妻妾成群,钩心斗角,嫡庶纷争不休,家宅不宁,更甚者为情为利谋财害命。
平民百姓苦于穷困,男多女少的世道,让多少人孤独终老,无后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