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唐瑾此次前来是早就递了帖子的,因而,北唐府的轿辇方到,便有专人迎接,然后引着北唐瑾往内堂走。
宣宁侯府到底是侯府,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园子里的景致比北唐府还精致许多。
北唐洵看了这四周一眼,心中感叹颇多,想来他也是十多年未曾登门了,不晓得今日拜见会不会碰一鼻子灰回去。
毕竟,他的确是对不起清雪的。
北唐瑾对于宣宁侯府的景物极为熟悉,她随着管家慢慢走着,一言不发,神色泰然平静,管家看了她好几眼睛,不禁佩服和喜欢。
他是宣宁侯的老管家了,早年的时候便看着三小姐长大的,因而三小姐过世留下了唯一的骨肉,他是极为担忧这个孩子的处境的,此时见到这个孩子已经长成这么大,还出落成这般美人儿,又是战功,又是讨皇帝、皇后喜欢,又是被永昌公主视为知己,是如今大都最亮眼的风云人物,比公子们都强上百倍,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可是,高兴归高兴,这个丫头来了大都这么长的时日竟是一次也未曾登门拜访,老太君一直心里念着,都要寒了心了。心里一直嘀咕着,是不是这个外孙女嫌弃了侯府败露,不肯见她老太婆呢?他也是担忧的,可是此时见这个孩子处处礼貌得体,未见一丝一毫的骄傲之气,他倒是放下了心。
北唐瑾自然识得这老管家,只是,她是前世十五六岁的时候才熟悉他的,因而,这个时候,自然眼睛不能过于火热,这会招人怀疑的。
北唐瑾被引到周老太君处的时候,屋里正坐着她的两位舅母,以及几位妹妹们,她看目光悄悄扫了一眼他们,见他们神色并不好看,北唐瑾便知今日事情不妙,但是她仍是不动声色,先去拜见她的外祖母。
北唐洵也给周老太君请了安,周老太君只看了一眼北唐洵,便道:“你去老大的书房吧,他正等着你。”
北唐洵说了声是,便退下了,北唐瑾则是在一旁站着,周老太君这才面上带了一些喜色,又朝着北唐瑾招手,道:“阿瑾,过外祖母这里来,快让外祖母好好瞧瞧。”
北唐瑾点头称是,极为恭敬得又走到周老太君面前,低垂着眸子,不太火热,也不冷淡,也不拘谨,很恭敬,也很乖巧,周老太君见了,极是高兴,道:“好啊,好,阿瑾出落得这么标致,同你母亲年轻时一般模样。”
周老太君仰着头瞧了半晌,又道:“你母亲当年舍你而去,硬要你父亲带你去边关,我这老婆子着实没能耐,也从北唐家要不来你,你在边关吃了这么多年的苦,是不是怨怪外祖母了?”周老太君一边说着,一边用帕子抹着眼泪,哽咽起来。
北唐瑾定力极好,忍耐极好,这么多年,她一直隐忍者,即便再苦再难,她也从未流过眼泪,可是听了周老太君这一番话,她的鼻子有些酸痛,眼睛也发酸。
但是,她终究还是忍住了,“扑通”一声跪在周来太君面前,道:“是阿瑾不懂事,直到今日才来拜见外祖母,令外祖母担忧了。”她一边说着,一边仰头为周老太君擦眼泪。
周老太君见她跪了下来,眼泪掉得更加凶狠了,道:“傻孩子,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地上凉。”周老太君忙去搀扶北唐瑾。左右的丫鬟们也赶忙过来搀扶,北唐瑾才站了起来。
这时候,白氏劝道:“母亲,阿瑾此时不是好端端的在这里站着了么?又如此乖巧,您就别伤心了。”
胡氏也劝道:“母亲,阿瑾是个懂事的,您别伤心了,免得勾得这个孩子也陪着你掉眼泪了。”
周老太君这才好了一些,一边用手帕擦着眼泪,一边说道:“来,阿瑾,快坐到外祖母这里来。”
北唐瑾却道:“外祖母,阿瑾还未拜见大舅母和二舅母,不敢落座。”
“你瞧我这个老婆子,竟忘了给你引见。”她说着,已经站起身来,指着白氏和胡氏道:“这是你大舅母,那是你二舅母。”
北唐瑾一一拜见。
白氏本是对北唐瑾有些偏见的,此时见她如此恭敬,礼仪周到,倒是对她减了一些偏见,可是,她仍是不喜北唐瑾的,胡氏自来同白氏关系极好,见北唐瑾如此乖巧,又想到外面那些关于她的传言,便知她这般做只是碍于礼仪罢了。她纵然乖巧,并不显亲近,因而,这个丫头恐怕是怕丢了北唐府的脸面才如此作为。
的确是一个极为聪慧的丫头。
周老太君可是见北唐瑾哪里都欢喜,她又指着在站在一旁的三位小姐们道:“你们还不快过来见过你们姐姐。”
三位小姐极为恭敬得应了,他们站在一旁瞧了半晌这位多年未见的表姐,并无欣喜之色,依照母亲早就教诲的礼仪,拜见了。
北唐瑾微微含笑,打量了一遍她这三位妹妹,未多说话,便同周老太君同坐了。
她的这三位妹妹显然对她有了偏见,她此时多说无益,因而便也不热络了。
周老太君也看出来了,不过,她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心里有数便罢了,她又拉着北唐瑾问道:“快同外祖母说说,你在边关这么些年是怎么过的?”
北唐瑾声音平和得道:“起初几年并未在边关,而是同师傅学武功,兵法,倒是过得极为清净,后来才去边关,每日练武,练兵,便也过来了,回想起来,倒是挺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