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光继续说道:
“有些知识还是我的独门认知,请你们尊重我的知识产权,非重要之人就不要外传了!
乒乓球的技术和器材一直都在在不断的发展,基本上每隔几年就有一个重大技术革新。
近十年以来由拧拉这个新技术衍生出来的接发球、台内短球拧起来就打相持的打法非常的火热。
但是樊振东就是这个打法的巅峰,然而予变尖利了,盾牌也会跟着升级。
虽然拧拉很强势,但是各种台内技术,各种前三板的比拼,并不会就此消失。
当所有人都在往拼拧拉打相持的时候,就会有人在其他的方面求变。
最强的人一定是最全面的人,他一定是不能有短板的,只有拧和相持是注定无法走远的。
现在你们正是刚刚打好基础,正准备垫定各自特点之时。
所以提前决定好将来的发展方向,战术理念先进。
那么你们就可以提前脱颖而出!
我们男乒在二王一马,三剑客时代为什么那么无敌。
正是因为在38cm改40cm大球的时候,欧洲大汉力量有优势都在侧重加强中、远台相持的能力。
而我们一直采用的是扬长避短的方法。
积极研究台内技术与前三板技术。
但是现在的国乒队前三板的底子都要丢光了。
那么什么叫做前三板呢?
乒乓球的发、接发,在业余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胜负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把一、三、五拍定义为发抢阶段。
那么二、四、六拍就是接发球阶段。
6拍以后就属于相持阶段——然而业余打球,大部分的球都是6板以内完事。
这6拍分开就是一人3拍,所以称作是前三板。
对于职业选手来说,欧洲选手因为个子高大,前三拍台内球处理起来,没那么细腻,希望打到6拍以上。
亚洲选手大多个小、力量不足,希望自己3拍内搞定或垫定优势。
在和欧洲大汉相持之前,近台前三板就差不多把他们摁死了。
然后欧洲大汉们在三剑客时代40+大球,之后越来越重视,近台前三板与台内技术。
况且我国国乒的传统选人标准是抢班夺权。
你想上位,那你就直接靠自己的实力把老将打下来。
不要想着让教练组以势压人,让老将主动让位。
就形成了一种坏习惯,因为我们的新人因为前三板技术,台内短球技术,肯定拼不过老将。
为了赢前辈老大哥,想要打出头,就只能拼命练拧拉及相持。
而且拼拧拉及相持正是欧洲大汉的强项。
死命的练拧拉相持,天花板差不多就是樊振东了,然而樊振东只有一个。
所以当年轻国乒遇到欧洲大汉时,以己之短,碰撞敌人之长,很难取得优势,经常败北!
甚至有个别人因为熟悉队友,内战相持无敌,一对上欧洲大汉就经常一轮游,资格赛都经常打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