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才也跟着打圆场道:“三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美芳从嫁给了我,就成了咱三家村的人啦!”
吕丽看看赵海,再看看赵河和孙小胖,讪讪地笑着说:“不说了不说了,以后守着孩子,不说这样的话了。”
赵海填饱了肚子,看看饭桌旁的众人,想起了自己的那个点子。他郑重其事地说:“爸,妈,正好五婶和五叔也在面前,我想说个事儿。”
“什么事儿?说。”赵世友刚刚让吕丽呛了一句,在孩子们面前掉了架子,这会儿,急忙摆出了一副当家人的样子。
赵海在心里斟酌了几番后,缓缓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赵海的话说完后,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他还是那个次次考试倒数第一的顽劣男孩吗?他——现在他的小脑袋瓜里,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奇思怪想啊?
赵海的话,让赵世友和吕丽听了,比昨天下午听到他说要复习功课时还震惊!
赵海说,他想复习功课学文化,赵力呢,想着天天练武,而长才叔呢,则整天想钓鱼摸虾打兔子,他们这样的人,在生产队里,整天跟着大家早出晚归、出工不出力,实在是浪费生命,也实在是委屈难受。倒不如分给他们一些地,让他们自己耕种管理,只要按时按季、按大队的要求,交足公粮就行了。
赵海按照前世故乡当年的称呼,给这个点子起名为联产承包制。
赵世友瞪大了眼睛,道:“大海,你这不是走回头路吗?三十年前,公有会领导华国人民走上了集体化的康庄大道,农村人人都入了社,土地、牲畜、大型农具什么的,都归了集体所有。你这样的搞法,也就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啊!
孙长才愣了一会儿,拍手道:“赵海这点子好啊!三哥,你看看现在生产队的劳动情况,哪有真正出力的?队长喊破了嗓子,大家还是磨洋工。一天的活计,十天干完。投机取巧,糊弄队长。唉,吃大锅饭,就是这个样子啊!”
吕丽和郑美芳也在吃惊后连连点头,说赵海和孙长才说的都是大实话。
郑美芳说:“现在是口号漫天飞,什么春冬农闲,挖沟修渠建梯田;什么夏斗三伏,冬战三九,大年三十的饺子吃了就动手;什么一年三百六十天,披星戴月搞生产。听起来一天都没闲着,可实际呢?粮食产量不高,副业收入很少。三家村因为有三宝,生活还富裕些,其它地方,都穷得很呢!”
赵世友叹口气说:“我作为大队公有会会长,对这些情况自然也了解。可明知赵海说的有道理,却不能那么去做啊!”
“三哥,怎么不能那样做啊?土地还是大队的,我们按时交足公粮,该出的义务工也出,有什么不可以呢?”孙长才被赵海的点子吸引住了。
“这是走私有主义道路啊!上级不让啊!”赵世友说。
“赵世友,这样的事儿,你非得告诉上级吗?要我看,这么做,对个人有利,对集体更有利。”吕丽加入了孙长才一方。
“我不说,难道孙大头也能不说?”赵世友反问吕丽道。
孙大头是孙军的叔叔,本名叫孙长武。孙长武的头并不大,只是常年学着城市人,留着个长发背头,于是,就被村人起了这么个外号。孙大头是三家村大队大队长,按照华国此时的政治体制,大队长和社长、县长、省长、华国主席,都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二把手,屈居于公有会会长之下。
孙大头自从担任了三家村大队大队长后,就因赵、孙两个家族关系不睦和个人性格的原因,和赵世友很不对眼。明里暗里,两人经常争斗。
看着大人们在那里争论,赵海慢悠悠地插话说:“为了堵住干部和其他社员的嘴,我看可以把村北中指峰那道小山梁上的地分给单干的人家。中指峰上的那些山岭地,土薄缺水,又离村子远,各个生产队都不愿种它们。把它们分出去,其他人肯定高兴。”
绕了一个大圈,最后,赵海才回到起点上。将小山梁悬崖周围的那些地弄到手,才是赵海出点子分田到户、联产承包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