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门外的小太监,躬身领着吴庸进了御书房,吴庸进门后对着皇帝跪拜了下去。
“臣,兵部尚书吴庸,拜见陛下!”
皇帝赵长宁语气温和的说道:“吴爱卿快请起。来人!给吴爱卿赐座。”
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便抱着个小墩儿,快步的走来,将小墩儿放在了吴庸的身后。
“老臣,谢过陛下。”
“陛下!这是靖国公刚送来的淮水前线军报,还请陛下御览。”
吴庸今年58岁,他任兵部尚书已有2o余年,此人刻板固执但也是个刚正不阿之人,先帝在位时便身居此职,深受两任帝王的信任。
他拿起军报躬身呈于双手之上,递呈给兴和皇帝预览。
总管大太监海星见状便快步走到其身前,拿起了吴庸手中军报,恭敬的呈在皇帝的御桌之前。
吴庸递了军报后,他便坐在下方静静的等待着皇帝的御览。
兴和皇帝看完手中的军报,对着下方的吴庸开口说道:
“靖国公军报上所讲,楚军此次并不急于对我军开战,皆为小规模的骚扰,难道楚军是想与我军这样长期的消耗下去吗?
爱卿是如何看待此事?”
吴庸赶紧起身回答:“回禀陛下,老臣以为,我军长此以往的与楚军消耗下去,对我大魏非常不利,陛下应当召集内阁官员与六部大臣商议此事。”
“嗯!爱卿所言有理。海星!立刻召集内阁官员及六部主官和侍郎们到朕御书房议事!”兴和皇帝转头对着身旁的海星吩咐道。
总管大太监海星躬身领命,他带着一众小太监出门,迅速召集齐了各官员,前来御书房议事。
魏国设六部一内阁,内阁又设两辅,首辅以及次辅。
不多时内阁首辅张景,次辅沈坤全,便带领着六部官员相继赶到了御书房,皇帝与众官员们分析着眼下的局势。
在众官员还在商议之时,首辅张景沉思了良久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应当让靖国公主动对南岸楚军发起进攻,以便探其虚实。”
“陛下!万万不可!”工部尚书在听了首辅张景的话后,赶紧走了出来。
次辅沈坤全,适时的站了出来,对着皇帝说道:“首辅大人此言过于激进,臣以为,我军应当与楚军保持现状,派遣使者前去和谈,不应先挑起战事。”
“臣赞成张阁老的提议,主动发起进攻,以往与楚军交战,哪次不是我军被动应战。”吏部尚书这时也站了出来。
“臣赞同沈阁老的意见,不应挑起战事,当下应当主动与楚国和谈,免得徒增伤亡。”户部尚书也赶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臣……
一众官员们也都各自发表着个人的意见。
以首辅张景为代表的主战派官员,以次辅沈坤全为代表的主和派官员,两派官员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皇帝赵长宁皱着眉头,看着下方激烈争论的众大臣,想起自己登基的这数十年来,魏国选择一味的退让认,却换来了楚国的得寸进尺和步步紧逼。
他又想起了太子……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