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末疯狂农场再次等候 > 第一百六十五章慈不掌兵(第1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慈不掌兵(第1页)

知道了吴世恭他们又要出征的消息以后,城墙上的那些军官的家属,又和那些军官上演了一场洒泪相送的戏。吴世恭也看着自己流泪的妻子和儿子久久不肯离开……

秦良玉虽然是积极求战,但她也不是死脑筋。这次秦良玉虽然主动请缨为前锋,她也要从朝廷这里榨取足够多的好处。毕竟白杆兵的穷ri子已经过得够长了。

因此,秦良玉并没有立刻拔营出发,而是不断地向朝廷和孙承宗叫苦哭穷,要求朝廷和孙承宗再追加一批骡马粮草。而为了收复永平四城,朝廷和孙承宗也基本上满足了秦良玉的要求。甚至到了最后,都破例开了京城的南城门,从京城里给秦良玉运送了一批给养来。

见到了基本上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秦良玉正式宣布拔营出发。而这时候已经到了二月中旬了。因为这次是统一行动,吴世恭和手下的主要的军官,也随同在秦良玉的身边,听从秦良玉的统一指挥。

可是出发没多久,秦良玉就命令军队放慢行军速度,接着她就向四周的城池派出了一名名信使,向乡间派出了一队队兵丁,开始征集附近的青壮。而且秦良玉还下令,让这些青壮自备兵器、工具和干粮,随同军队一同出发。

秦良玉的这个命令,让吴世恭听了以后是大为惊讶。这不是**裸地拉壮丁吗?作为有着现代思维的吴世恭,在以前就根本想不到明朝的正规军可以在京城的附近,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拉壮丁。而且更为夸张的是,不付给那些庄丁报酬倒也罢了,可是要这些庄丁自备兵器、工具和粮草的,这不是把这些庄丁往死里逼吗?

这些天,吴世恭也和秦良玉有了些交情,于是他上前规劝道:“秦总兵,您老这么做就不怕闹起民变吗?”

没想到秦良玉回头大声叱喝道:“胡闹!为国尽忠,何须分军民百姓?”

接着秦良玉感到自己的口气有些重,就把声音低了下来,对吴世恭解释道:“这次出征收复永平四城。那四城地处边关,原来就修造的很坚固。再加上有鞑子大军驻守。”

“老身手下儿郎虽然骁勇,但是人数确实太少,加上你的军队,才八千七百多人。老身是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来用。”

“儿郎们是要和鞑子打仗去的,没有气力怎么行?就靠这些青壮做那些粗重活了。攻打坚城,也需要这些青壮挖壕沟,填护城河的。”

“老身这么做也是无奈。这些青壮也最多带上个十天、八天的粮食,老身也会供应他们一口吃食的。以后打仗的时候,老身也会尽量地保护他们的安危的。”

“你以为我们这次攻打这四座坚城是这么容易啊?依老身所看,没有个小半年的时间,也绝对攻打不下来。再说,跟在我们后面的那些军队,也将会这样的征集青壮的。他们可不会把这些青壮当人看待,打杀他们都是随意的。相比较之下,待在老身身边的那些青壮,还算是好一些呢。”

吴世恭是被秦良玉的话说的是哑口无言。他听明白了,那些拉来的青壮,也就是做个苦力和炮灰的作用。可是相比较自己军队的损失,吴世恭也知道,秦良玉的做法是正确的。没办法,心软的人根本就做不了领军大将,慈不掌兵啊!

到了最后,从附近的城池中送来的,和在乡间抓来的青壮,一共聚集了三千多人。吴世恭虽然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青壮,觉得他们比较的可怜。但是,吴世恭还是督促着这些青壮分组,立刻替代下自己兵丁所做的那些,扎营和做饭等粗重活。

而这个时候,吴世恭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行军的附近,有一位吴世恭在归德府的老熟人,就是已经被崇祯皇帝起复的,现任兵部侍郎的侯恂。

在鞑子入关以后,侯恂率领大军驻扎在昌平,保卫着明朝各位皇帝的皇陵。而这时候他的身边,有一位很受他信任的亲兵——左良玉。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左良玉在崇祯元年,辽东讨饷的兵变以后,被当时的辽东督师袁崇焕给撤了职。但是因为左良玉并没有参加和鼓动兵变,所以等袁崇焕火气消了以后,很快就官复原职,左良玉也到游击将军曹文诏麾下任职。

而在这次鞑子入关以后,左良玉跟随曹文诏援救京师之危,在玉田、丰润等四城的战斗中作战有功。但是在经过昌平的时候,曹文诏派左良玉到侯恂处讨要粮草时,很有武人气概的左良玉又被有着特殊爱好的侯恂看上了。侯恂就向曹文诏讨要左良玉,而功名心很强的左良玉就留在了侯恂身边,成为了侯恂的亲兵。

而在不久以后,很受侯恂欣赏的左良玉,就被侯恂提拔为了裨将。而在左良玉成为裨将的前几天,他曾经到了侯恂的卧房中“彻夜长谈”。而第二天早晨,左良玉是否捂着菊花出来的,这笔者倒真的是不知道啊!

从此以后,左良玉在侯恂的青睐和提拔下,开始走上了他的发迹史。

而吴世恭更不知道的是,在他行军的附近,有一位官员和他募集的勤王军队,在以后明末的历史上会赫赫有名。那就是卢象升和他的天雄军。

卢象升是宜兴人。可他虽然是南方人,但是文武双全。他除了读书勤奋以外,还学习兵书习练武术。据说他的练功大刀有一百三十六斤重。这可大大超过了关云长那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啊!

卢象升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二十七岁时任大名知府。而这次后金军的入关以后,卢象升在大名府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了小小的功劳。也在朝廷中,留下了卢象升知军略的名声。

而在不久以后,卢象升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他以自己招募的一万多人为基础,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最后打造出来明末朝廷的一支劲旅——天雄军。

而在这个时候,奉命率领着镶蓝旗,驻守永平四城的阿敏,当然也对皇太极的险恶用心有所察觉。这时候,他正和副帅硕托,以及固山额真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和巴都礼等商议着如何守住永平四城。

军议一开始,心直口快的巴都礼就说道:“贝勒爷,咱们镶蓝旗虽然是后娘养的,但是也都是国族的儿郎。我们国族本来就是草原上的雄鹰,讲究的就是骑she飞奔。可现在却被那四座城池给框住了。到时候在城池底下死打硬磕的,我们镶蓝旗的儿郎肯定损失不小。奴才们的命本来就是贝勒爷的,交给了贝勒爷倒也没有什么,可贝勒爷要想想,没有了奴才们的撑腰,贝勒爷以后在汗王面前的ri子可不好过啊!”

见到巴都礼的话越说越诛心,副帅硕托立刻喝止住了他:“别胡说八道啦。嘴上都没有一个把门的。”巴都礼悻悻地闭住了嘴。

接着,硕托转过头对阿敏说道:“不过巴都礼说的话还在理。其他各旗每牛录都有近三百人,就我们镶蓝旗每牛录才二百人出头,我们镶蓝旗总共才五千兵马。”

“而配合我们镶蓝旗的,才有三千多蒙古兵。这些蒙古人,打顺风仗时还派得上用处,烧杀倒也是一把好手,可万一打仗,他们也就是牧民罢了。”

“还有那投降我们的那二千多明军,那更让人不放心。到时候明军大军一来,他们不反戈一击已经是很好的啦!可我们要面对几万、十几万的明军,可我们还要分兵守四城。这仗确实是难打啊!”

听了巴都礼和硕托的话,阿敏烦恼地摸了摸自己头顶前面的光头皮。他说道:“可汗王有令,我们不守也不行。这样吧,我们就做两手准备。”

接着,阿敏、硕托和后金军的那些将军们就商量了起来。最后他们决定: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等率领着一千名镶蓝旗的兵丁,配合一千蒙古军和一千投降明军,守住第一座城池——滦州城。

阿敏带着镶蓝旗的主力,守在后面的永平城作为后援。而硕托带领一些兵丁到后面两城防御。并且,硕托将把四城缴获的财物和骡马等带在身边,万一前面两城守不住了,就立刻带着这些东西撤往关外。

除此之外,巴都礼率领八百镶蓝旗兵丁和一千三百名蒙古军主动出击,通过夜袭和劫粮道等方法,尽量地拖延明军的行动。最好可以把明军的部队打掉一到两支。而阿敏也将向关外的汗王皇太极求援,让他派出一些援兵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