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不是亲人,但最互相了解的两个人,必然是陛下和拓跋烈。
陆纲很清楚,陛下为什么要对拓跋烈那么不放心,换做是陆纲的话,他也不会放心。
因为当初陛下启用拓跋烈,将希望都寄托在拓跋烈身上的时候,拓跋烈曾经犹豫过。
谁都知道,是大将军刘疾弓带着他的部下,以寡敌众,死死守住皇宫,最终等来了拓跋烈的援兵,陛下才坐稳皇位。
那一战,都说拓跋烈力挽狂澜,说是陛下的恩人也不为过。
可实际上,如果不是刘疾弓的死战不退,陛下在拓跋烈来之前就已经被叛军杀了。
拓跋烈不是不能及时赶到,而是他观望了一阵。
就是这短短片刻,就让陛下看出来此人的心地。
陛下心性多疑不假,可陛下怀疑的那些人,哪一个不是真的有问题?
拓跋烈当时观望了一会儿,也许在那一刻,他心中格外的摇摆不定。
因为对于他来说,当时是救陛下,还是与叛军一起攻入皇宫,可能得到的封赏不会相差太多。
而且,看起来当时叛军势力庞大,那是许多大家族联手推动的事。
拓跋烈的内心之中,其实对这些大家族充满惧意。
他出身寻常,平日里就被那些大家族出身的人欺压。
说他心里有恨不假,可有惧也是真的。
在那摇摆的时候,是什么打动了他?
还是刘疾弓。
因为刘疾弓不但死守,还带死士冲开了歌陵城门,迎接拓跋烈进城。
对拓跋烈的怀疑,陛下可不是随随便便毫无根据。
就如同陛下为何要除掉他的那些亲弟弟。。。。。。
在陛下最危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的弟弟们可没有一个站出来的。
亲弟弟们在叛军围困皇宫的时候,刘疾弓浴血奋战的时候,在陛下数次派人请他们带家丁部众对抗叛军的时候,他们都是一动不动。
他们大抵还会盼着陛下死吧,因为那些叛军背后的大家族,可不敢自立为帝。
他们终究要推举出来一个人成为新皇,所以这些王爷们,个个都觉得自己有机会。
陛下容忍到了最后的那位成郡王谢拂兰,也是在拓跋烈已经控制大局的情况下,才带着家丁挥舞着兵器,一脸惶恐和忠义的赶来。
所以他死在最后。
陛下杀他们的顺序,也不是毫无道理。
陛下要报仇,要出气,也都是有顺序的。
而陛下的杀心,源自于陛下的寒心。
这些事,人们都习惯性的忘了,而把陛下杀他们的事故意放大。
因为他们都清楚,在那个危亡时刻,他们也做不到如刘疾弓那样不顾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