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买活御井烹香无防盗 > 第172章 一门生意的崛起(第1页)

第172章 一门生意的崛起(第1页)

有时候,人的话语无意识地会反映内心深处的许多东西,譬如说诸掌柜,他对金花大姐和郝太太诚然都没有恶意,但这句话听在两个女娘耳朵里,却是各有思量:金花大姐猜测郝太太是个寡妇,因为诸掌柜并没有说‘也离了婚’,又点出她要一人支撑一门生意。

而且,郝太太的出身恐怕未必很体面,因为她虽然是寡妇,按说在时人心里,要比金花大姐体面一点,但诸掌柜却要点出金花大姐是离过婚的身份,可见他认为金花大姐的社交地位要点明了离婚,把分数给扣了,才和寡妇郝太太相当,那么郝太太原本的出身一定是扣分扣得多的。

做生意的人,心都细,但城府却深,金花大姐和郝太太对视一眼,从她神色中也品出些意思来,暗道郝太太也是个聪明人——而且也确认了彼此于对方的身份都无所谓,两人先就互相有了些好感,金花大姐满面堆笑,先谢了诸掌柜照顾她们铺子的生意,方才对郝太太说道,“我们这个铺子,的确是新开了没有多久——从临城县过来,还没有满一年呢,一家人刚来的时候,分文没有,还欠着债,如今倒是买了个铺面,又做起海货买卖批发的生意,还为小儿找了个跑腿的活计,日子比从前过得好得多。”

横竖也是要等人,郝太太很感兴趣,两个女娘坐着品茶说话,金花大姐便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她本来在临城县也经营海货铺子,奈何前夫实在扶不起来,好容易积蓄一点家底,转眼便被他拿去,说是做生意,但总是赔钱。她忍耐不住,便带着自己生的一双儿女,还有前夫那里的一个大哥儿,净身出户,从临城县到云县来讨生活。

离婚这样的事,虽说以前没有这样慎重其事,但在民间是丝毫不少见的,尤其是郝太太,从前在叙州老街坊里,时不时就能听见哪家的女人吃不了苦,与人私奔的消息。又或是某某嫂子嫌弃家贫,搬到另一家去过日子。她们那个街坊,成亲有婚书的都不多,到了买活军这里,偶尔也听说谁家的女娘离婚了,但遇到真正自己离婚的女娘还是第一次。

郝太太听了也很好奇,二人不免说了些离婚的事情,金花大姐看出郝太太并不反对离婚,便更是热情,两人颇有些一见如故的味道,聊了好一会民生琐事,方才说到徐家的生意,徐金花说,“当时来了云县,心里也很仿徨,或者是应聘去做会计——但做会计,所得的就只够两个小儿嚼用的,实在是过于局促了。而且我们外来的人口,想做账房也有些难。”

她老家虽然也是买活军治下,但在云县一样是生面孔,郝太太一下就听得很入神,嗯嗯连声。金花大姐又说,“既然买活军的银行给了一笔小额免息贷款,也足够做一手生意的,而我们安家的银子,又已经是嫁妆里准备好了的,我便和大哥儿商议,先不急着动用贷款,咱们四处寻摸寻摸,看看有什么生意——还真找到了一条路子。”

“这是什么路子呢?说来也是少有的机会,便是那许多来云县做生意的海船,是带了盐做压仓物的——有些海船不知道云县这里的雪花盐便宜,又或者是他们在路上自己吃的盐还有剩余,总之,这些海船到了云县之后,多则一两千斤,少则数十斤,都想把他们带来的青盐卖了,换成价格相差不多的雪花盐,回到家乡也是有赚头。这样这批盐出得就很是便宜,只是数量不多,销路非常的不畅。”

“我和大哥儿便买了这些青盐来,带到海边去,那时候正是渔汛,许多渔船都要出海打鱼,天气这样热,那些一出海就是五六日的渔船,都愿意买些粗盐回来,一些杂鱼立刻就扔进去腌制,可以防止腐坏,带回家晒干了就是咸鱼鲞。这样一来,青盐便先卖了一批,也有些人用雪花盐和我们换,我们饶他一些钱,或者是多换一些粗盐给他们——买活军这里,几乎不卖雪花盐以外的盐,其实雪花盐带上船去腌鱼,未免也是太可惜了些。”

说到这里,便连诸掌柜都发出赞同的声音,至于张宗子,早掏出炭笔唰唰地写了起来,郝太太也是发自肺腑地说道,“也就是咱们这的人,才能这样吃用雪花盐了,外头的那些苦力,连青盐都且吃不上,雪花盐腌鱼?罪过了,罪过了。”

“可不是?渔民们也是愿意珍惜物力的,都愿和我们换。这样走了几遭,彼此就结交了朋友,我们每过一段时间,便去海边,他们渔船一靠岸,便买回这样初腌过的鱼,这种鱼价格是便宜的,因为一切细活都还没有做那。”

“渔汛难得,渔村里原本的人口,要剖鱼、翻晒,时间是很紧张的,若是处理得不好,让它烂了,那便是糟蹋了东西,因此他们倒情愿便宜些卖给我们,这样他们回身还能再打几船回来,如此我们都是有利。我们一家五口那段时间可是累得够呛,连我那二哥儿,小小一个人,也在地上拿根比他高的竹竿,不断翻鱼,浑身都是鱼腥味!”

说到这里,徐金花面上也不由显出些回忆的光彩来,神采飞扬地笑道,“不过这辛苦也都值得,那渔家一网几百斤,里头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鱼各自挑出来,上等的黄鱼鲞、带鱼干,那是要送到交易大厅去的,这东西难得,京城人很爱吃这个,一手十斤起,能卖很高的价。”

“中等的什么鲳鱼、鳊鱼、马鲛鱼,本省人没有不爱吃的,便是临城县里头的山区,也很爱吃这种湿漉漉的咸鱼海鲜,因为报纸上说过缺碘的危害,是以海带干、海鱼,我们活死人是很爱在这上头花钱的。”

“下等的小鱼小虾,或是做成鱼露,或是做成虾酱,往南往北,凡是沿海,不论是甬城、武林,还是泉州、羊城,就没有不爱吃这个的,一船鱼给我们,能翻出四五倍的利来。这般苦干了三个月,渔汛过去,手里的本钱也有了,这青盐生意也没得做了——现在来云县的船,都收到了消息,知道带盐不划算,因此也就收不到青盐了。”

其实就是和渔夫换盐,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买卖,之后的翻晒加工,那就更有门槛了,徐金花吃的是技术饭,自然不怕别人来抢生意——张家铺子就更不会抢这样的小生意了,因此,她谈起来也很大方,之后的故事则在想象之中,母子二人分了手里的本钱之后,又合股开了这间铺子,一方面从渔民手里收海货,第二也和有些本地的商家一样,适当的进货出货赚差价——便是郑地虎叫小甘在本地交易所试水的买卖一般道理。

徐金花母子的本钱,自然无法和大豪商相比,她们也不敢做得杂,只做明确有利可图的海货买卖,一个月运气好也颇有赚头,而霍大郎因为常常去交易所办事,无形间人头熟络,对本地做生意的规矩也很明白,便又给他兼职了个差事,便是为一些初来乍到的小商户介绍本地的规矩,撮合些交易,赚些跑腿的钱。

别看这跑腿说着不好听,其实收入也很丰厚,由是他便看出好处,专门钻研报纸上的公告文章,又去衙门里咨询钻营,把做生意的方方面面都打听得周到,譬如这商标申请,买活军固然也颁布了规矩,但那是一本册子,谁有闲心一字一句去看明白?霍大郎却是从规矩,到衙门里的手续,都跑得很熟,很多大商家带了上乘货物来出售,也想要申请个商标来凑热闹,便请他带人去办事,且不说结识的人脉,便是打赏也少不了的。不过这样的生意并非随时都有,平日无事,他还是照旧为铺子跑腿帮忙。

要说这一年来,赚了到底多少钱,这个自然是不好问也不好说的,但只看金花大姐脸上的笑容,还有她身上那笔挺笔正的穿着:簇新的棉袄,是买活军这里最时新上等的挺括料子,外头的罩衫也是让外来户非常羡慕的橙色‘仙衣’,经过裁剪,非常合体。短发上别的是银发箍——按徐金花介绍,本地的金铺也是绞尽脑汁,把簪环都卖给外头,现在一门心思地做这种发箍,光顾的人还不少呢。

这发箍把碎发都压住了,更显得金花大姐一张脸素净清秀,皮肤虽然微黑,但肤质并不粗糙,再加上她谈笑风生,风度利落,一看便知道日子过得顺心。又听她自言,到临城县还不足一年,便赚了一间门面,又买了地来,盖了相连的三座水泥院子,便可见其中的赚头了。郝太太也不由咋舌,徐金花便对她道,“大姐,要说我的本事,若在从前,也不过就是勉强支持一间海货铺子,要说别的,倒也没有,为何来云县一年,便脱胎换骨了呢?”

“一来,自然是离婚了,脱开了那个丧门星,从此便走时运了。二来,在我自个说,还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如今的云县,钱是扔在地上,你随便拣!有运气到这来的,但凡有一点本事,就等着赚钱吧!”

“你也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你既然有这个福分到了这里,又遇到了肯帮你的贵人,那便是享福的命,且尽管放手做去,不要有什么顾虑,你的好日子在后头那!”

说着,或许是想到自己,她便不觉畅笑了起来,“瞧我,谁知道一年前,我三番几次的想寻死,只是放不下我那两个小的呢?郝太太,你瞧我如今这日子多舒心?我从前做梦也想不到,我还能挣这些——我都不知道这挣了钱全由自己花销的日子是有多么的快活!”

她禁不住一拍巴掌,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道,“我是巴不得回到老家去,叫他们看看我们现在的日子——现在回头想想,也不知道我从前都在怕什么呢!这婚,若我是早离了一年,早来云县一年,现在怕不是比之前还要更发达?!”

郝太太看着徐大姐爽朗的笑脸,不知不觉,也微微点了点头,自语道,“不错,日子总归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往上走……”

她又看了看自己那秀气的三寸金莲鞋,唇边的笑意越来越盛,“既然都到了这里……还存着什么顾虑呢?”

诸掌柜在一边吃茶微笑,张宗子奋笔疾书,忽而又对诸掌柜道,“诸大哥,我觉得我以后要多到街坊里走走,再有这样的生意,你拉着我来——从前我东游西逛,也不知都在瞧什么,仔细想来,实在是有眼无珠!仿佛在云端一般,没有一只脚是落地的呢。如今沉下心来,光是郝伯母这里,便有多少篇文章了?还有徐大姐——大姐,若我将你的离婚,做成一篇报道,你可愿意么……”

且不说张宗子的采访狂热,郝太太这里,既然已经立心要做这门生意,又听了徐金花说了她发家的经过,便知道此事并非郝家人能够操持:徐金花是有多年经营海货铺子的经验,才能操持得起来,饶是如此,初期也要四处奔走。郝家这里,郝大陆不是做生意的料,李小妹虽然算是义女——但若说把生意完全交给她,似乎两家人的关系还没有那么近,且她将来是要嫁给三德的,没见徐金花和带来的前头儿子账都分得清楚?这些事上还是要及早考量。

再者,李小妹不愿和外男接触,也指望不上她。郝太太将关节想通,便不再犹豫,等霍大郎回来,先注册了商标,把辣椒酱确定为自己所有,又在官衙,请吏目介绍了一个文员,为她参谋着,和诸掌柜定了一份合约,言明了自己出配方,利润七三分成,每年分两次结算等等,又约定了这股份能否转卖、抵押等等,规定得十分细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和自己有关的文书,此前几次被转卖,那契约郝太太都没有见到,但也能想象,万万不会如这一份一般仔细。

诸掌柜也告诉她,外间的契约文书也远远赶不上买活军的‘合同’考虑周到,又说明了一些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由于郝太太十分信任买活军的官府,因此听了便安心了许多——再一想,她最多也就损失个辣椒酱的方子而已,银钱上实在没有什么,便又泰然了起来,穷惯了的人是这样,要她损失现银是最舍不得,至于对将来的盈利期许,已是习惯了好事落空,并不是非常投入地憧憬,也就不会怎么担心。

双方合约既立,一上午时间也差不多过去了,张宗子和郝太太都要去上课,诸掌柜这里,今日便只能逃课了——买活军对于考过扫盲班的人,上课是并不强制的,因此诸掌柜有时候生意忙起来,便只能脱空,好在他也不贪给初级班的好学生吃的蛋。

他这里要做什么呢?他要去定做商标的合金铜模——这个东西是有专门的厂家做的,正是造合金字模的厂子,打广告时要附带商标图案的,都得附带上这个厂子做的合金模子。他要去找地方,安排辣酱生产厂家,还要按郝太太写下的单子去联系采购原料,还要去定做陶瓶,过了几日,等郝太太确定了配比,把方子和制作工艺完全写出来,又到专利局去申请了配方专利——由于他们是第一家来申请酱料专利的,云县这里的专利局并不需要一一核实已有的专利,只需要行文衢县的专利局,确定没有冲突,经过一周的公文往来,便很肯定地得到了两个专利。

有了专利,便可以安排生产,这时候,半斤装的小陶瓶也做得了,郝太太又亲自炒了三十多斤辣酱,将它分装妥当了,诸掌柜便自己挎了一个篮子,又喊人送了一大篓烧饼,担了一担豆腐脑,亲自到交易大厅外头,卸了挑担站在那里,也不叫卖,只是笑嘻嘻地站着,仿佛在等着什么。

“咦,这不是老诸吗?”

很快,便有来交易大厅看榜的商户认出了诸掌柜,“怎么,这是被你们家宗子少爷闹得待不下去,改行卖烧饼了?”

“这不是卖!”诸掌柜笑眯眯地说,“老陈,这是钓鱼——”

他打开了豆腐脑的桶盖,那桶子里还架了一块月板,搁了各色小料碗,辣酱被热气熏得香气扑鼻,老陈鼻子抽动,也不由露出惊愕之色,“这是?”

“豆腐脑来一碗么?”诸掌柜已是摆开了架势——

愿者上钩,钓的就是你啊,老陈。看小说,630book。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