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女侠拽着沈泽袖口,一路拉拉扯扯的来到县衙街。
县衙街,顾名思义,便是县衙前的街道。
沈泽本以为县衙街挨着官府,必定气氛森严,应该很清静呢。但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竟然非常繁华。
县衙街的两旁竟然开满了客栈、医馆、药房、酒楼、纸烛店、古玩店、文房铺、车马行等林林总总的各式店铺,街道上人流也是熙熙攘攘的。
不过沈泽再看过县衙街上的店铺招牌幌子之后,便明白这条街为什么这么繁华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县衙前街之所以如此繁华,便属于靠衙吃衙了。
这条街上几乎所有的生意,都跟沈泽将要去的地方——益都县衙有关。
药房、医馆做得是在县衙挨了板子的那些人的生意;酒楼、古玩店是做那些想要请客和送礼请托的那些人生意;客栈、车马行是做乡下来的打官司的人的生意;文房铺是做那些想写状纸的人的生意;至于香烛店自然是做死人生意的。
当然,这些店铺和沈泽暂时无关,因为他没钱。就算在县衙挨了板子,也只能硬撑着,因为他没钱去医馆看伤,也没钱去药房拿药。
沈泽觉得自己现在孑然一身,进了县衙,没钱赔给女侠汤药费,怕是挨板子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
两人穿过县衙街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益都县衙门口。
益都县衙的门脸有些破旧,衙门口是标准的官衙八字墙,大门紧闭,两侧生门敞开。不到三六九放告的日子,县衙大门是轻易不开的。
县衙门脸旁边是一座专门曝光恶人坏事的“申明亭”。大明各地县衙的建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申明亭”都是必须有的。好面儿的士绅学子,最怕看到“申明亭”上出现自己的名字,因为一旦出现在上面,自己的名声基本就臭了。
县衙大门口的八字墙上贴满了告示、判书之类县衙文书。墙根下还蹲着几个戴着枷锁的犯人,这就是枷号示众了。
看着八字墙下那几个犯了事儿被枷号示众的人,沈泽没来由的心中一紧。
县衙大门口旁边,还架着一只落满灰尘牛皮大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鸣冤鼓了。
青州城府县同城,沈泽和捉贼女侠之间发生的这点小事儿,自然不可能去麻烦知府衙门。
当然,按理说也不可能来县衙。
像这种磕磕碰碰的小事,一般由各坊的坊长们出面调解一下就完了。
拿件鸡毛蒜皮的小小民事纠纷,就敢来县衙打官司,那只有那种各种神坑的电视剧中才能见到,正常人是没人敢这么做的,所以沈泽现在很怀疑这位女侠的智商。
至于那鸣冤鼓,更是不能随便敲。因为那鼓一旦敲响,就表示苦主不准备善了了,是铁了心要把事情弄大了,这就是大案要案。一县之中,若是一旦出现敲鸣冤鼓的案子,这就要影响县太爷的政绩了。
县太爷大概最烦的就是有人敲鸣冤鼓。本来三年任期内,若是没有人敲鸣冤鼓,本县县太爷便可心安理得的上报一条“任期治内平靖无讼”的政绩。可是一有人敲鸣冤鼓,这一条便不能用了!
在大明,若是有人敢拿一件磕鸡毛蒜皮的小事,去敲响鸣冤鼓,管你有理没理,打板子、坐牢算轻的,是不是刺配流放,那要看县太爷的心情好坏了。
好在这位女侠虽然有些脑筋不太灵光,但显然还懂的些规矩,并没有做出怒敲鸣冤鼓,来状告沈泽绊她一跤的举动。
女侠只是扯着沈泽的袖子,很低调的从大门侧旁敞开的生门进入县衙内。
…………
县衙生门旁,站着两名穿着皂服快靴的衙役,见到捉贼女侠和沈泽拉拉扯扯走了进来,不由一怔,随即朝沈泽露出无比同情的表情。
“两位来县衙有何贵干?”两个衙役很是客气的问道。
县衙的衙役什么时候对来告状的人如此客气了?这倒是令沈泽颇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