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在新县令上任之前,整个宁海县就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生机。
其他人暂且不提,光是看丁桂林这个主簿有多闲,便能知道这块地有多糟糕。
还有衙门仅剩的那三个衙役,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干杂工,基本不到衙门报到。
然而现在,陆修年要求他们几个必须轮流值班,就算没有事干,也要老老实实呆在衙门里。
虽然他现在是个几乎没有政务可处理的芝麻官,但他相信一切都会步入正常轨道,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宁海县的海产品资源特别丰富,不管是出海时捕获的海鱼,还是退潮后捡拾的贝类,数量都十分可观。
工人们都很感激这份工作,没有人偷偷怠惰。在听陆宛君说了宁海县的前景后,更是对未来充满期盼。
而第一批海产品干货已经被卖出去了,扣除初期成本、人工和杂七杂八的费用外,还小挣了一笔。
为了鼓舞士气,陆宛君提议请工人们吃顿饭,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
对此,高老板三人都没有异议。在他们看来,只要不亏本,便是他们的最低期望值。
如今看来,这条路子是行得通,所以他们也对接下来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
反正这些海货不要本钱,可以说是取之不尽,而工人们的工价也不高,因此利润空间特别大。
这期间,之前不愿意加入合作,或者持观望状态的那五位商人,眼见有利可图,心思便活络了。
他们两次过来找陆修年洽谈,希望能加入合作中。他们不仅愿意出钱,还愿意出人,一切都好商量。
然而,曾经的我你爱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陆修年眼见这几人没有人情味,眼里只能看到钱,表示这事得考虑考虑,后边再给答复。
知道陆修年不太情愿他们加入,这五人又找到高老板三人,希望能当回说客,说服陆修年拉他们入伙。
但对于大多数商人来说,利大于义。若是大家从一开始便共同出钱出力,一块承担风险,那还没什么。
可当初,高老板跟刘老板和刘老板顶着亏本的风险,把这事扛了下来,忐忑地把钱给投了进去,甚至已经做好了亏钱的打算。
煎熬了数日,终于尝到了甜头,又怎么舍得大方地分一杯羹呢?
这加入合作的人越多,就意味着他们接下来挣的越少。他们又不傻,才不会这般痛快答应他们入伙。
更何况,这合作的对象不是普通的阿猫阿狗,而是宁海县的县令呀。
即便陆修年不是参天大树,至少也是个小靠山呀。高老板三人很清楚,人一多了,铁定会影响他们跟陆修年的交情,故委婉拒绝了那些人的要求。
对于陆修年和高老板的答案,这五人特别不满意,于是暗地里开起了小会。
经过认真的考量,他们决定依样画葫芦,也跟着陆家人一样,把海产品加工成干货,再拿到别处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