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并没有明说是谁。
但是在场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知道朱元璋说的是谁。
便是为朝廷提供明镜的那个人。
但是至于那个到底是什么人,在场的没有几个人知道。
除了傅友德,徐辉祖两个经手的人,还有刘三吾,他隐隐能猜到皇上背后那个人就是皇大孙朱雄英。
看着皇上脸上那掩饰不住的骄傲,刘三吾更加确定了。
真是皇大孙啊!
看来皇大孙被立为储君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刘三吾心中震惊的同时,也在暗自高兴。
因为立皇大孙为储,正合他的意!
朱元璋继续笑着道:“这一次,那人不仅为朝廷提供了明镜,还举荐李景隆,铁铉,夏原吉办理这个差事,可以说荐人得当,调度有方,灾区出现恶意哄抬粮价的事件,也是那人出的主意,所以呀,他才是这次赈灾最大的功臣!”
朱元璋的话,让在场的文武大臣大为震惊的同时,纷纷好奇,那个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皇上不把这个人推到台前来?
听皇上的描述,此人一如当初的刘基一样,帷幄奇谋,人莫能测!
而朱元璋越是不说出那人是谁,就越引发群臣的联想与猜测。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站了出来。
正是钱唐。
钱唐行了一礼,道:“陛下,上一次,是老臣错了!”
钱唐就是这样的人,够耿直!
“上一次?”
朱元璋故作疑惑的看着钱唐,道:“什么时候,咱都不记得了!”
钱唐闻言,老脸微微一红,道:“就是……就是在奉天殿前,是老臣妄语了!”
“哦哦哦——”
朱元璋露出恍然的神色,笑道:“你要不说啊,咱都忘记了,呵呵!”
钱唐面皮微微扯了扯,拱手道:“陛下,此人才学之高,令老臣汗颜,老臣,斗胆请陛下引荐!”
在钱唐的想象中,这样的人,必然是像刘基那样的世外高人。
他以前也是这样,虽名声在外,但誓死不仕元朝,直到朱元璋请他出山,他喜不自禁,想着用自己毕生所学,以济天下。
而现在这个将明镜献给朝廷,且出谋献策,而又不讲究任何回报的高人,正是他最敬佩的那种人。
不想,朱元璋却是笑笑,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时候到了,咱自会将此人昭告天下!”
皇大孙的身份敏感。
朱元璋暂时还不打算将他推到台前来。
这个时候,吏部尚书詹徽站了出来,大声说道:“臣,恭贺陛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