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看见梁州的四十万大军开始出现动作了,他们并不是来进攻益州了,而是开着一辆辆军车,向着四面八方而去。
梁州内部人知道,这是四十万大军分散开来,准备从不同的地方,全方位进攻复祖帝国了。
但看在张桐的眼中,却是又惊又喜,天助我也啊,虽然不知道那四十万大军为什么走了,但这却给了益州喘息的机会啊。
再定睛看看,噢,不是全都走了,还留了几千上万人在益州城外造火生饭呢,虽然这上万人配备了一些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大车,但是那也不足为虑了。
张桐不知道的是,梁州军之所以敢只留下一万多人,那不是狂妄自大,是因为留下来的军种是梁州陆地霸主——装甲连。
当然,虽然只是从装甲连中抽取了一个班留下来,大部分人主要还都是步兵与火铳军,但这也不是四万人能够对付的了的,保守估计,没有二十万人,吃不掉这支部队。这还是在火铳军和装甲连弹尽粮绝的时候才行。
留守下来的指挥官名叫蔡来河,是梁州武装部的一个团长,暂时是负责统帅这个三兵种合一的小部队,他的任务是在明天中午时发动总攻,占领了益州之后先用三天时间把这里整顿一下,然后一路往西打,至于打到哪里为止,那得看自己这支小部队的弹药还够不够。
而他的任务也相对残酷了一些,因为人数少的缘故,所以只负责进攻,不怎么负责统管、接收城池、处置俘虏。
梁州的大计划是这样的,先打,一路打,后边就有后勤运送梁州希望小学,政法系学院的学生来接收打下来的城池。
也就等于说部队只管往前开,打下来的地方不用管,自然有代理市长过来处理后患,安抚百姓,接收俘虏。
这是一种相当大胆,根本不顾及任何后患的做法。军事历史上,从来都是打下一地,要先稳固一地才能往前继续打,否则,一旦身后的地方反了水,那顿时就陷入包围了。
但是梁州根本就没有这个顾虑,军事力量超出太多太多了,根本就用不着使用那种办法,速度太慢了。
梁州需要的是速度,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统一天下,这牵扯到费用的问题。梁州现在只是一城之地,但却要供给四十万部队的战争,其实是有些困难的。必须要用极短的速度,来结束战争,如此一来,才能最大的降低成本。
不要小看这个成本,成本太重要了,梁州的目的是要坐拥整个天下,可是如今这个天下其实已经千疮百孔了,打下来之后,需要不断的往里边投资,梁州即使是天下第一城,也供不起这种无底洞啊。
所以,一方面要快速的进行战争,一方面就要进行一种梁州高层人士都知道的一个默契的道理‘尽量多杀人’。这个并不是说乱杀人,而是那种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屠兵’。
与其来说这是一次梁州抢地盘的战争,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大扫荡,留民屠兵,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整个天下稳固了,把任何的兵患的苗头全部都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其实是一个很冷血,毫无人性化的策略。
但是没办法,梁州的高层都统一的默认这种做法,无他,必须要尽可能的节省梁州战争的成本,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要用在统一天下之后的休养生息,快速发展。
天下的百姓已经受了很多年的苦了,穿不起衣,吃不起饭,梁州,是他们唯一的救生舱。这个节骨眼上,是根本不可能为了少杀几个人,而浪费救生舱里一粒米的。
就是这么个道理,梁州几乎所有人都看得透这个道理,并且很多人都默认这个道理,有一少部分人不忍心这残酷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假装不知道这个道理。
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人命贱如草的地方、年代,在地球上,曾经有过一个案例叫做‘该不该吃人’
这是风靡一时的一个悖论,也就是最典型的牺牲少数人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的一个悖论。说是一场灾难后,轮船上只有三个人活了下来,两个成年人,一个少年人,三人同乘一条小船漂浮在大海之上。
很快,粮食吃完了,可是还没有等到救援。这个时候,少年人感冒发烧,在这个环境里,马上就要死亡了。
两个成年人就决定,当少年烟气的一刻,就吃掉他。
这个悖论精彩就精彩在这个地方,如果不吃人,少年是死定了,两个成年人也会被饿死。如果吃人,两个成年人就犯罪了,而且道德上根本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个时候到底是该站在理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呢?还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精神上考虑问题呢?
无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