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过年就是比城里热闹,到了腊月底,集市上的庙会和赶集的就从没有断过。
周围十里八村的都大老远赶过来,置办着家里缺少的年货什么的,天天都是人山人海的,唱戏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烘托出过年喜庆的气氛。
就连周福家什么都置办妥当了,这集市上也没少去,主要一家老小带着豆花和东东他们去看热闹,他们可没有见过这场面。
不到一圈功夫,每次周福他们手上就拎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加上杨枣花每次也都会看到适合家里的东西。
回家的时候,幸亏驾着两辆驴车过来的,要不然这么多东西还真难以搬回家。
眼看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发面和面了,炸丸子的炸丸子,包饺子的包饺子。
突然想起自己缺少了什么佐料,然后到东家弄一些西家弄一些,总之,谁家要是缺了什么,到村里走一圈肯定会弄到足足的。
吃年夜饭的之前,由于小周村有共同的祠堂,所以所有的周姓男丁和小孩子首先到祠堂,放鞭炮摆猪头鸡鱼三生祭品接老祖宗回家过年。
众人磕完头之后,各自欢喜的吃年夜饭了,这时候,家里的女人们早就在厨房准备好了,等人一到家,又在自己院子放了炮仗之后,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全家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熬年”。守岁到五更时,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点燃香烛,一家人依长幼辈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
除夕一过,就是新的一年,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各地的习俗,不过由于周福老娘娘家兄弟,只有三个姐妹,大姐在家里招了一个上门女婿。
爹娘都是早就死了,三个姐妹嫁的都比较远,所以周福家没有什么亲戚可以走了,倒是两个弟妹家要往娘家拜年。
拜年的年礼杨枣花两家准备的都是一样,没有厚此薄彼的,六斤猪后腿,十斤白面,四盒点心,四尺棉布,一坛子好酒,这样的年礼在乡下算是重礼了。
周福家虽然没有多少亲戚,可是从除夕到春节期间,来家里的人可是不少,天天都有一大群孩子往家里跑。
那是因为周福家吃食多,只要小孩子来,家里人都会拿出各种糖果花生什么的,让小孩子吃,走时还要没人装满一口袋。
于是乎,周家过年期间就成了孩子跑得最勤快的地方了,因为来了就有好吃的,当然周家也乐意孩子往自己跑。
大过年的,人往家里跑的勤快,说明家里人气旺多,也预示着家里来年的好运道,至于一些糖果山货算的了什么。
元宵一过,周福就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这一走,可把周家众人舍不得的呦。
可是没有这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已经在天津彻底安家落户了,长久待在乡下也不是个事。
“福哥,你赶紧把敏敏的奶粉冲了,待会要是喝不到可是要闹了。”刚回家没有多久,家里什么都要收拾,这不豆花正在前院水井旁,烧着热水用大木盆洗涮东西呢。
“哎呦,你自己弄一些不就行了,没看到我在忙着呢。”此时周福正在房里的书桌上忙着呢,听到豆花的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周福回来之后,到高府教学的时间还没到,他就趁着这段时间,天天往大罗天古玩市场里钻。
别说,收获还真不小,前前后后收了十几件好东西。
今天没有出门,这不周福正拿着放大镜,在台灯下面仔细查看着一件晋瓷,即晋代所产青瓷。
这是一件古老的越窑瓷器,器物完好,通体施青釉。碗高5。2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7。9厘米,造型浑圆端正,圆唇,唇下有一道弦纹,腹部饰一圈网络纹带,纹饰简练古朴。
平底内凹露胎,胎为灰白色,釉层匀润青亮,清澈幽雅美观,堪称“晋瓷”精品。
这件晋瓷刚收上来的时候脏兮兮的,上面全都是泥土疙瘩,随意的放在古董摊上没有人问津。
要不是周福眼尖,发现这泥土不一样,应该是刚出土不久的样子,于是不动声色,好了几块大洋买了一个赝品花瓶。
但是却提出要老板给一个添头,要不然就不买了,这还得了,要知道这花瓶也就值几毛钱,现在卖几块大洋,不知道放了多少倍。
原本摊贩老板也不打算卖掉的,准备要随便处理的,因为这花瓶一看就是赝品,现在好不容易又一个冤大头要买。
老板那里会不同意,笑着满口答应着,让周福赶紧挑一件,于是周福挑了同样没有人问的脏兮兮的小碗。
摊贩老板见了这,脸上笑容就更浓了,这是他也真的相信周福是个小白了,有钱不赚是傻子,于是就这样愉快的成交了。
回到家,周福用鹿骨签子和刷子轻轻的清理这小碗上的淤泥,当露出里面青亮莹润的釉色和清澈优雅的外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