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若非皇帝老子连下十二道王命金牌强召岳武穆班师,
以当时岳家军的兵锋之盛,
早就已经打到靳人的老家去了。
这其中固然少不了主和派的谗言,
但归根究底还不是天禄帝下的命令?
如果说当年之憾有一半要归咎于主和派的话,
另外一半则毫无疑问就是天禄帝的锅。
可那毕竟是皇帝,是王朝的主宰,国家的领袖。
除非他们想造反,
否则又能说什么呢?
难道还能把这位推翻了另立新君不成?
“看来几位老哥也都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皇宫里那位当年既然能因为一己私念而自断臂膀,冤杀忠臣,
让即将功成的北伐大业毁于一旦。
几位凭什么就认为这次他就会顺应民心,再启北伐呢?”
不同于韩世功等人的心有顾忌,
李长青却是直接就把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直接抛到了他们的面前。
两世为人的他可是很清楚,
什么奸臣谗言蒙蔽圣听都是扯淡,归根结底还是皇帝不行。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把光复中原的指望放在眼下这个大胤朝廷的身上。
毕竟他一个穿越者,可不会愚忠于一家一姓,把所有指盼都放在所谓“明君”的身上。
与其指望这位跟他前世那位赵九妹都差相仿佛的天禄帝洗心革面,奋发雪耻。
还不如把筹码压在有他大侄子他们参与的北地义军身上呢!
起码这些人虽然规模和实力都还远无法与大胤相比,
但革命性可比如今的大胤强多了。
所以他虽然应韩世功之邀而来,积极配合对方造势,
甚至也乐于在他们和北地义军之间充当桥梁,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
但侧重点却跟韩世功他们不同。
以韩世功为首的主战派说白了推行的还是十年前岳武穆的故计,
想要以胤军为主进行北伐,北地义军进行呼应配合。
然而李长青却根本就不看好这个计划。
倒不是嫌弃这个计划太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