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淮右布衣,这句话出自老朱之口,意思是我就是淮河西边的一个老农民,这句话说出了老朱的出身。
所以当老朱取得天下,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将都城定在南京。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农村呆久了,当他想去城市谋个出路,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去附近的城市闯闯。
老朱就是那个想去城市闯闯的人。放眼四顾,嗯,还是我身边的南京比较适合。
可是时间久了,老朱就觉得呆着不习惯了。
首先一点就是南京无险可守。只要越过长江就将长驱直入直奔南京大门。虽然南京也是古都,可凡是将国都定在南京的,国祚都不长。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果几世而亡这一点老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其次我是淮右布衣,放眼一看,朝廷里大多都是跟我一样的人。借着胡惟庸一案,杀了一大批,可是目前又有一些人依附在蓝玉身边形成了一个新的淮西集团。这些人的势力盘根错节,与地方也多有联系,有尾大不掉之势。
为了彻底瓦解这些势力,朱元璋有了迁都的想法。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换个地方生活,离开那些老邻居吧。大家两眼一抹黑,都从零开始。
可以说朱元璋这招釜底抽薪用的好。
杀人杀多了,你们说我残暴。不杀吧,你们又结党营私,对皇权产生威胁。
都跟我走吧,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老朱将这个想法透露给了太子。毕竟自己年岁已高,将来是太子当政,别我费劲迁走,到时候他再迁回来。
到时候南京房价高了,回迁成本可就高了。
太子当即表示赞成。
“父亲,早几年我就跟父亲提过,应该将国都迁往北方,那里易守难攻,而且自古那些国祚绵长的大一统国家,首都都在北方。”
嗯,目标一致,剩下的就是选择哪里作为国都了。
开封不行。钦、徽二宗死的比隔壁吴老二都惨,让人好顿嚯嚯。
洛阳倒是还行,但缺了些帝王之气。
“父亲,依儿臣所见,还是西安作为国都为好。自古得汉中者得天下,而且西安有险可守,易守难攻,实在是块宝地。”
经过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也觉得西安不错。
“朕这几日就给你下道旨意,西安是秦王的封地,你就奉朕的旨意去西安探望你的弟弟,顺道考察一下陕西的风土人情,切记,不要对任何人提及朕有迁都的想法。”
“儿臣明白。”
自此,国家的一把手二把手达成一致,迁都。
1391年8月11日,朱元璋下旨让朱标巡抚陕西。
有意思的是,这是“巡抚”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里,但此时它还不是官职名。
朱标带着文武大臣出南京取道山东直奔西安而去。
像每个出远门的孩子一样,家中的老父亲总是惦记儿子的安危。
那段时间,西安与南京之间的驿站是最繁忙的。其中有一道圣旨是这样的。
“比来一旬,久阴不雨,占有阴谋,宜慎举动,严宿卫,施仁布惠,以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