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放心,张信愿意带着北平卫所守军加入殿下一方,随殿下靖难。”
朱棣高兴至极。
目前北平城内还有七个卫所的部队,大概两万多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聊胜于无。
朱棣豪气顿生。
“好,好,好,有了你的这些兵马,看本王如何杀入南京,擒杀奸佞。”
就这样,朱棣控制了北平全境,手下有军马不到三万人。
“如今奸臣当道,陛下受齐泰、黄子澄蒙蔽,屠杀太祖子嗣,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如今我奉太祖遗命,诛杀黄子澄、齐泰。”
朱棣在北平誓师靖难,同时要求所有将领跟他一起上书朝廷,说要根据祖训清君侧。
朱元璋完全没想到当初为了防止朝中有人叛乱而写的祖训,竟然被朱棣加以利用。
朱允炆见到朱棣的奏章气的火冒三丈。
反叛反的如此清新脱俗,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我的好四叔。
朱允炆来到太庙,祭告祖宗。
不都拿祖宗说事么,那我也告诉告诉祖宗,反正大家都是一个祖宗,谁对谁错,他们自有定论。
“四叔尊祖训起兵靖难,可是祖训也说:藩王必须得到皇帝的召唤才能起兵。如今燕王未经召唤,私自起兵,实是燕王想要起兵造反。朕今日就是来祭告,即日起,削除朱棣宗籍,废为庶人。”
就是熟读祖训,朕也不是白给的。
若论背书,十个朱棣也敌不过朱允炆。
自此,建文帝正式下旨起兵讨伐燕王,并在真定设置平燕布政司。靖难之役正式打响。
自古以来,大一统王朝中藩王举兵对抗中央没有成功的。
汉初文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可是没几年就被文帝派军剿灭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藩王只有弹丸大小的地方,兵源,粮食各方面的补给消耗完后很难补充,而朝廷可以举全国之力支援中央。
可想而知朱棣要想打赢这场靖难之役得有多难。
朝廷征集各路大军往真定集结可有个问题摆在了三人军事小组面前。
无将可派。
朱元璋晚年怕朱允炆登基后无法驾驭那些功勋名将,所以诛蓝玉,杀傅友德,赐死冯胜,一顿操作后,到了建文朝,竟然一个能打的武将都没有。
朱允炆巴拉来巴拉去,自己的皇爷爷给自己留下的唯一一个靠谱的武将就是耿炳文。
可是那么多名将为什么偏偏要留下耿炳文呢?
只有一个原因:耿炳文善守而不善攻。
老朱留下他的原因就是一旦有人叛乱可以让耿炳文上去防守。
可是朱允炆需要的是进攻,需要的是前锋,需要的是进球,可他却只能派上去一个“后卫。”
“前锋?”这个,真没有。
有时候操心操太多了未必是好事。就好比老朱,但凡他给朱允炆留一个进攻能力稍强的将军,结局会不会一样?
可是历史没有假如,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他能告诉你的,只有冷冰冰的结局。
“后卫”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号称百万奔赴真定,准备剿灭朱棣。
来吧,我们开始吧!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