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夕胸膛荡出一股热血。
这也是唯一出路,而且是尽快保全武媚从而离开崔神庆的方法。
胜利万事大吉,可失败崔家将遭到灭门之灾,遂问道:“父亲,我们只是迎受金公子之托方走到今日,父亲有无悔憾?”
崔义玄拿捏一下颌下短须,意味深长道:
“金公子乃崔府的再生恩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否则数年前早已埋入黄土,不过,这只是其次;虽然四处有皇后的微词,可是你心里也清楚,陛下诸多时政均是出自昔日昭仪今日皇后之口,有哪一条看得出皇后心机不善?即使她身有异气,只要我大唐能够依此持久,也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不,她丝毫没有异气!
金夕暗道。
除了冰婉儿,他从未见到过如此心善的女子。
“父亲,那,我们就从户部开始,先由官职较低的朝臣开始。”金夕道。
崔义玄摇头否定:
“不,从兵部开始,尚书与侍郎我们动不得,那就从主事开始,直接撼动旧老势力的根基;否则,长孙立即觉察出我们的动向,定会出手加以阻扰。”
立竿见影!
金夕当即答应,他刚要转身离开,崔义玄又道:
“记住,行事在即,这段时间要少与皇后接触,否则有人会认为此变来自后宫,是皇后暗下授予,眼下武皇后的根基还不稳。”
“是,父亲大人。”
次日,金夕单独赶往紫宸殿。
面见李治,请求调往吏部,舍去侍郎,只求郎中一职。
目前金夕是四品之身,而郎中只是五品官职,属于下调一级。
他已经不在意拥有什么官位,因为吏部主管朝中官员调动任免,这样可以直接辅佐御史府更替官员。
更重要的是,此时降下官职对武媚有好处。
这倒让李治为难起来。
崔神庆在拥护武媚荣登皇后中功不可没,不升反降,完全与他的初衷相悖,当场没有答应,而是直驱皇后殿。
武媚生下第二子刚刚满月,此子由陛下赐名贤,字明允。
也是因为喜得皇子,李治将王皇后的嗣子李忠废除太子位,直接把年仅四岁的武媚长子代王李弘封为太子。
她可谓一时三喜:
刚刚入主大唐后宫不久,长子就太子位,次子李贤又诞生。
喜悦能使人焕然一新,加上皇后的侍奉乃是天下第一,幼儿出生刚刚月余气色便已经恢复如初。
立在那里绝然不像育出三个孩子的母亲,也不像年逾三十的女人。
一笑,犹如幽兰;一动,仍似花信。
更是飘出成熟弥漫之美。
李治急匆匆赶来,先是对着武媚哈哈大笑夸赞一番,口中蹦出几个挑逗之词。
武媚瞧出李治那神色,俯下身子贴近李治的耳朵:“善儿,休要胡来,媚娘的身子刚刚生出贤儿呢!”
李治恍然大悟,随后抹抹嘴角,“正是,正是,”他没有先行说出崔神庆一事,而是轻描淡写地问道:“媚娘,听闻你已经对王氏和萧氏做出了了断?”
武媚低下头,轻声答道:“正是!”
李治转身坐在木几上,稍稍思忖之后盯着武媚身子又问:“如何处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