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三春七夏简介 > 第17章(第2页)

第17章(第2页)

“哦?现在知道要好好跟我说话了?”许正南一个眼神示意,许小贺立刻获得自由。老家伙上前拍拍儿子臂膀,笑着说,“小贺,我是谁?我是你爸爸!爸爸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能害你吗?”

这就叫怀柔。许正南笑一笑,旋即变脸:“《大国重器》不是你该得的东西,不要再碰了。”

说话间,一人从旁边摆着的中式屏风后走出来。许小贺蓦然睁大眼睛,想要上前,却被许正南按住肩膀:“你想要什么爸爸都给你,你妈的老房子也一样,到最后总归都是你的。”

紧闭的大门重新打开,就在眼前不超过十步的距离,许小贺眼睁睁看着那人走出去,还回过头来冲他轻蔑地一笑。

他再也按捺不住火气大骂道:“程逾白,你……”下一秒就被人捂住嘴巴强行消音。

不远处原本应该开始直播的演播室,意外出现了电路故障。主持人叉着腰在台上破口大骂,工作人员走进走出,观众们一头雾水。

徐清看着眼前混乱的情形,心头浮现一个不详的预感。

为什么徐稚柳还不回来?

她来不及通知任何人,拿着台本往外跑,主持人在她身后骂得更凶了。她出了门,推开隔壁演播室。

不是,也不是隔壁的隔壁。她循着房间一个个找过去,最后在对面靠东北角的演播室,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徐稚柳正站在门口,听见声音回头。徐清看也没看他,径自从旁穿过。演播室内观众区灯光已经暗下去,工作人员皆在打手势对流程,前方导演站起来示意全场噤声,随着倒计时3——2——1,镜头推到台前,舞台两侧灯光大亮。

这不是徐清第一次见程逾白穿正装,学生时代数次上台演讲,白衬衫,西装裤,都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只是五年不见气质大变,他闲闲一坐,便胜券在握。

主持人叫何东,跟香港第一任富豪同名,资历深厚,常被人叫做东哥。何东做了一辈子的财经访谈,却出现在一档陶瓷节目里,这一点已经让观众大感意外,加之梳着大背头,一副香港名流的潇洒姿态,更为演播室增添不少光彩,不过他却说,“因为身边坐了一位比我还英俊的年轻人,很遗憾,今天的风头不能属于我了。”

尔后要介绍嘉宾的身份,何东说,“他是谁不用我多说了吧?需要我给大家念念他的身份吗?就是这单子有点长,我怕还没念完就下班了,哈哈回到正题——程逾白,江西华夏物证鉴定中心金牌专家,名物古董投资行特约顾问,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所所长,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寻访消失的艺术家们》、《景德镇陶瓷一二谈》以及江西卫视《华夏奥秘》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

何东喘了口气,“哎哟,嘴都快念秃噜皮了,还没完呢?”

他拿着台本里外翻看,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惹得观众哈哈大笑。

程逾白也笑:“东哥,您就别拿我开涮了。”

“行,那就看在相识一场的份上暂且饶过你,不过节目要是搞砸了,以后咱俩还当没见过。”何东为人幽默,控场能力十足,“各位猜猜我和一白是怎么认识的?诶,那位朋友说忘年交,没错,到今天我不得不承认了,一白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想结交他了。那时他给财经频道投了篇稿子,被邀请来上我的节目。”

导演随即在公屏上打出以前经济频道的材料。

照片里可以清晰看到何东和一个男孩分坐两侧交谈的画面。男孩头戴一顶红色贝雷帽,有点婴儿肥,脸颊圆嘟嘟的煞是可爱。

“各位肯定很好奇,他小小的年纪怎么会上财经频道?跟我这个老头子有什么好说的?说实话编导找到他的时候,我也不敢相信,那篇《关于十大瓷厂没落背后几点思考》的文章的竟然是个小男孩写的。观众席里有没有人曾经读过这篇文章?”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访谈形式已经落后,借助演播室,实时与观众互动,既能达成线上线下的沟通,拉近距离感,还能让看直播的观众参与进来,是万禾传媒的全新尝试。

何东叫起一个中年男人,镜头随即切换成两个画面,一个呈现台上,一个呈现台下。

中年男人说:“我是您的忠实粉丝,每一期节目都看了。这个男孩让我印象挺深刻的,仔细想想应该有二十年了,那篇文章放到现在依旧具备深刻的思考意义,可以放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清楚十大瓷厂的情况,事实上经济改革只是一方面,为什么别的城市可以迅速站起来,进入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而景德镇明明早于别的城市起立却突然倒下?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探讨。”

文章里,小男孩的笔触还较为稚嫩,主要总结了几点,都是国营机构历史由来根深蒂固的弊病。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一个厂子里退休员工占三分之一,管理人员占三分之一,生产工人仅有三分之一,这么一来,一个工人就要养三个人,生产负担就很重。人员构造也相对脆弱,技术工种在少数,多半是家属工,带子传艺,病残退休,工厂变成了就业安排组织,一起吃大锅饭。

再有一个,原来十大瓷厂是国有单位,和银行是左右手的关系,银行肯批贷款。到了改革开放后,瓷厂私有化,要自己搞钱,光是利息就吓死了人,生产力跟不上,收支不平衡,长此以往银行不肯再批贷款,就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

此时遭到私企的冲击,工资相差太大,技术工种开始流失。后来要改制瓷厂,要么对外出租,要么卖掉,要么就是合并成股份制,不过当时许多人不懂股份,也无法快速适应,就导致了许多瓷厂一夜之间倒闭消亡。

其中还有个重要环节,就是产销脱节,十大瓷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有专门的出口和内销公司。以往通过国家贷款搞技术,提高再生产力,后来没有资金流动,生产先于销售,就产生了滞销。加上时代局限性,老百姓买不到7501瓷,买不到建国瓷厂的“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仿古瓷,也买不到红旗瓷厂的釉下彩和釉上彩等各种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和各类单件碗、盘、杯、碟等日用瓷。

想当然的,出了景德镇,也没有太多国人知道“彩虹”釉瓷曾获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玉花”牌稀土釉下彩系列产品获得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高岭”牌45头餐具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彩盘成为出口创汇最高的产品。

景德镇不是没有出现过牛逼的陶瓷品牌,而是他们出现的时候,国家并没有给他们展示的平台。最好的品牌,在改革春风吹满地最好的时期,尚且无人知晓,就无声无息地没落了。

这也导致很多经历过十大瓷厂失败的商人,对景德镇陶瓷失去信心。

背负万钧债务,急于寻求脱身,哪还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