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吕布愿意降低难度,大量录取。
而吕布的原则却是宁缺毋滥!
也就是说,在未来三五年内,江东都不太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补充大量的人才。
江东的官吏任命,仍然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进行,科举考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而已。
而这,是一个必须要走的,不得不走的发展过程!
……
一个月后,一百五十个秀才统一来到南京城,进行第二轮的会试。
第二届科举考试的时候,南京城里已经有了专门为学子们准备的客栈。
状元及第还有状元楼等名字都已经出现。
在南京城,在江东,甚至在整个大汉,都已经有了状元及第,状元夸街等戏文。
江东的科举考试,已经形成一股特有的文化,在影响着整个江东甚至大汉。
正因为这些戏文,使得越来越多的士子了解到江东的科举考试。
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没有世家背景,就算满腹才华也很难得到重用。
在听到江东的科举考试制度之后,马上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很多寒门士子都悄悄赶赴江东!
……
经过三天的考试,第二轮的会试,正式结束。
考试结束之后,黄月英、蔡邕等人,进入忙碌的改卷工作之中。
额,其实工作量还是蛮轻松的,毕竟现在人数很少,只有区区一百五十人而已。
七天之后,试卷全部修改完毕。
这一次的考试成绩,仍然只是差强人意而已。
毕竟只经过一年的时间,留给学子们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不过这次录取的人数,比第一届科举考试多了整整一倍。
第一届科举考试在会试这一关上录取了十六人,这一届则整整录取了三十二人。
额,好吧,其实还是不多。
而第二届三科全部达到优秀的考生,只有区区三个考生!
好嘛,这一次,总算是凑齐了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名额!
这一次,吕布并没有直接在会试之后直接确认状元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