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9台,陆晓想着既然都送过来了,也不要浪费。
干脆尝试使用他通过音波干扰、音波共振公式得出的另一个数据。
那就是竹子共振参数。
自从第一次竹子共振参数寻找失败后,陆晓陆续又尝试过几次实验。
这次靠的是对比法,模糊猜测竹子的共振参数。
比如麦子的参数是多少,麦子的细胞数据和竹子的细胞数据经过复杂的计算,最终得出的一个竹子共振参数。
陆晓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但实验意义很大,竹子实验成功,意味着陆晓可以模糊猜测其他物质的共振参数。
因为竹子的细胞和植物细胞区别非常大,已经和木质结构差不多,相当于是让木纤维共振。
木纤维不是活细胞,是死掉的细胞。
如果这次实验能够成功,陆晓有把握让树林,也产生倒伏现象。
这次的特超声波频率不够高。
假设现在发射的特超声波,波长为1000000pm(皮米)也就是1微米,那也许在100皮米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分子,原子。
陆晓推测,在声波相互撞击碰撞时,会产生更小的波长。
那些麦田怪圈图案,就是更小波长导致和细胞共振,产生倒伏。
那么只要有足够多的特超声波发射仪器,不停发射长一些的特超声波,最终在碰撞后,会得到更短的特超声波。
这些短的特超声波,经过复杂的演变,最终就能影响固体物质。
陆晓在机场外的竹林,选择了9个地点。
这9个地点,能相互干涉影响。
陆晓要一直让特超声波仪器工作,也许发射几千次,几万次,最终会验证陆晓的一些猜想。
所以实验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对麦田做实验,一部分对竹林做实验。
麦田部分只需要一台仪器,这些天已经用直升机带着超声波仪器,找到了具体参数。
仪器送来的第一天,就在设备调试中度过。
第二天,陆晓又指挥大家把竹林实验的仪器安装到位。
暂时没有开启,因为会影响陆晓做麦田实验。
等麦田实验完成,才会开启竹林实验。
知道陆晓要第一次室外测试,汪浩也赶来了,另外带着特超声波仪器过来的还有其他专家,也都在期待陆晓第一次实验。
他们不确定自己这些天造出来的半成品特超声波仪,能否有作用。
直升机上吊着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就是特超声波发射仪。
汪浩期待地看着这一幕,询问道:“陆晓,不需要你操控吗?”
“嗯,所有参数都设置好了,飞行员会绕着一定区域飞行,当高度稳定,地面位置准确后,会自动释放特超声波。”陆晓说道。
他指着麦田里的一些竹竿,继续道:“竹竿下方,有定位装置,特超声波仪会自动识别。”
“而且不需要精确位置,在一定区域内,就可以释放特超声波了。”
直升机嗡嗡嗡地起飞,到达预定地点,在方圆五公里内,绕了好几圈。
大概花费了四五分钟。
实验的速度极快,所有人都没怎么反应过来,只见周围的麦子,却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律,朝不同方向倒伏。
最终形成一个特殊几何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