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曜和顾昀本来就算狼狈为奸,自从暂代朝政之后,便常常故意将顾晔排挤在一旁,顾晔能碰到折子的时候很少,顾曜两人只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交给他。
顾晔很沉得住气,一点也不在意两人的排挤,只在每日与三位大臣商议政事时,专心聆听,更加用心的学习。
顾炀为了避免顾曜和顾昀一手遮天,所以奏折其实是由顾烜和三位大臣先看过后,才送到三位皇子手上的。
起初顾曜和顾昀不晓得,正想趁机做些小动作时,丞相意有所指的话语,让他们不敢妄动,之后才从买通的内侍那里得知,丞相等人早就先行阅读过奏折了。
这下子顾曜和顾昀只得暂时熄了心思,不敢在奏折上大做文章,也不敢小看了丞相等人。毕竟丞相等人都是父皇的心腹,在父皇的心腹面前讨论如何扳倒父皇,这不是找死吗?
不过顾曜还有筹码,虽然他的母妃被软禁在华溪宫里,但是外公在朝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况且外公手头上还有不小的势力,可以成为他的后盾。
尽管外公的权势比不上辅佐的三位大臣,却也是六部的尚书之一,只要他小心经营,再过几年,就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和顾曦分庭抗礼。
顾曦没有母族支持,是最大的弱点,朝中大臣只要被他们兄弟几个拉拢过来,届时就算父皇属意顾曦又如何?
顾曜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他在辅佐的三位大臣面前,表现得很乖巧、得体,虚心受教,不像顾昀的嚣张跋扈,也不像顾晔过于低调安静。
因此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人,都对顾曜的表现很满意,认为对方颇有皇子风范,长久下去,日后便足以堪当大任。……
这日批阅完奏折之后,顾晔便先行离开了书房,顾曜和顾昀还维持着表面的友好,因此两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一同回到皇子居所。
前些时候荣妃被降为贵人,顾昀收敛了好一段时间,可是当顾炀要御驾亲征时,竟然点了顾昀一同代理朝政,使得顾昀的心又开始大了起来,人也恢复往日的高傲嚣张。
但是比起以前荣妃仍旧风光时,现在的顾昀到底是失了凭仗,行事不再像以往有底气。毕竟以往的他可是有四妃之一的母妃和太后撑腰。
只是顾昀嚣张惯了,前些时候突逢巨变,乖顺了一阵子,知道自己被父皇重用之后,便开始故态复萌,认为自己得了父皇的宠爱。
尽管帝王的宠爱最是缥缈,但是能够让父皇委以重任,就表示自己入了父皇的眼,也表示父皇肯定自己的能力。
所以顾昀卯起劲儿来表现,也算给辅佐的大臣们一个好印象,好让他们日后在父皇的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只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顾昀想要装乖,脾气仍然大得很,所以没几天就恢复了往日的嘴脸,让丞相等人在心里摇头叹气。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顾昀根本就是个挡箭牌,陛下属意的人选,不是顾曜就是顾晔。丞相其实看好顾曜,不过太尉和御史大夫,都看好顾晔。
丞相三人虽然没有表态,但是朝中大臣都是人精,过不久之后,朝中大臣也隐隐分成了几派,三位皇子各有支持的几位大臣。
顾烜则在心里嗤笑一声,太子殿下又不是不回来了,朝中大臣这么急着站边做什么?
他冷眼看着众人拥护各自选中的皇子,其中最让他惊讶的是,顾昀的母族支持的皇子,竟然不是顾昀而是远在边关的顾曦。
顾烜皱了皱眉,不晓得华氏在玩什么把戏。
相对于顾烜的不解,顾昀则是更直接的愤怒。
华氏为何要站在顾曦那边?难道说顾曦早就和华氏沆瀣一气、勾搭在一起了?自己的母族不支持自己,反而支持其他皇子,这对顾昀来说,简直就是生生的被打脸。
对于华氏转而支持顾曦的举动,朝中大臣其实也很惊讶,不过消息比较灵通的大臣们,自是猜到了华氏此番的用意。
想必华氏也得到了荣妃被降为贵人、太后得了失心疯的消息,所以干脆的放弃了顾昀,华氏会做出此决定,也算是无可厚非。
毕竟荣妃和太后,已经无法成为顾昀的助力,而且华氏得到的消息比旁人多,知道荣妃和太后是犯了陛下的忌讳,才被陛下给厌弃了。
因此华氏一族几经讨论,众人一致认为,与其支持一个可能会被陛下迁怒的皇子,不如选一个他们认为有潜力的皇子。
在华氏看来,除了太子殿下之外,其余皇子尚不成气候,况且太子殿下荣宠不衰,其他的皇子根本不是威胁。
所以华氏选择了不在王城内的顾曦。
其实除了华氏之外,也有几位大臣选择了顾曦,只不过选择顾曦的大臣都非常低调,看起来就像是站在中立似的。
顾烜将朝中的形势尽收眼底,眯了眯眼,在心里冷哼了一声,皇兄尚且年轻力盛,这些大臣真是吃饱了闲着,这么早就开始选继承人。
不管顾恒的想法如何,朝中的大臣们却是分成了四大派,其中站中立的看似最多,只有少数一些看不清局势,或是心太大的大臣,露出了端倪。作者有话要说:不晓得大家还记不记得淮镜枚和公主,啊?是时候把他们提出来溜一溜了,毕竟大顾和小顾在打仗平浪静。还有顾恒王爷及其他皇子,王城里也不可能真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