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之后四年,李广一直勤快带兵出击匈奴,从卫尉做到了将军,期间龙城之战从雁门出兵攻打匈奴,结果匈奴军队兵多攻破了李广的军队,就把李广抓了。
匈奴的单于知道抓到的人是李广,认为他很有才华命令要抓活的让他为匈奴效力,胡人不敢违背单于的命令,又因为李广受伤了,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之间,用网做成绳子让他躺着。
李广并不是个软骨头,虽然被抓了,但反正这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作为从匈奴手下逃跑的高手,李广装死放松匈奴人注意力,趁着对方不注意,直接抢了靠着他旁边骑着好马少年的马,扬鞭策马拉弓狙击敌方,硬是从几百匈奴骑兵的包围下,脱身回到了汉朝的营地。
但因为损伤士兵过多,又被匈奴活捉了,李广被治罪要斩首,为了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封侯之路,他花钱赎罪成了平民。
这一赎可以说之前都白干了,又得直接重头开始。
不过虽然变成了平民,但人脉什么的都还在,倒也不是真重头再来,在河南漠南之战后,因为韩国安将军去世,李广被征召做了右北平太守。
再者期间应该可以算是李广纵观全篇描写最风光的时候了,史书记载: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界。
解释一下是说:李广在右北平时,匈奴人敬畏的称呼他为汉飞将军,躲避他,多年不曾骚扰汉朝的边界。
我这里说这是李广最风光的时候,不是说之后李广就没有战绩,不过是和这时候相比起来,读着很风光,细看对于李广想要封侯的愿望来说还是一点进展没有,而这时候好歹还有个威风凛凛的名号也不用功过相抵。
不过这里李广如何震慑匈奴,守护右北平太史公并没详细记载,也算是可惜,不然那些喜欢李广的后人,也更有那得出手的说法了,而不是只能那这个名头说是。
在之后是定襄之战,郎中令石建去世了,李广再次被征召,随后跟随卫青一起出击,不过很可惜,虽然这次有不少将领因斩首和俘虏敌方数量达标得封为侯,但李广并不在其中。
最后分别是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河西之战,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击,博望侯张骞带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之后分道扬镳,行军几百里后李广遇到了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
李广的士兵都非常畏惧,但李广却并不惧怕,他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将军所具备的一切素质,先是立刻派儿子李敢带着几十人,奔驰直插入匈奴人部队馁,再从匈奴左右翼杀出来回到李广军队中,告诉士兵:“匈奴人没什么难对付的”
待士兵安定下来后,李广组成圆阵,这是一个防御阵型,以环形为防御,没有明显弱点,再《孙膑兵法·十阵》中也有记载,多用于野战遇到敌军,是非常实用的阵型,李广的选择并没错,这里也可以体现出,他作为武将世家出身扎实的战术功底。
不过即使组成了圆阵,对方数十倍于李广的敌军到底不是吃素的,再汉军死伤过半后,李广亲自拉弓射杀了匈奴的副将和几个匈奴。
夜间汉军疲惫了,但是李广这时也依旧表现出色,作为主将临危不乱,无论当时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他面上都平静如常,依然继续排兵布阵,稳住了军心。将士见到他如此平静,非常佩服他的勇武,第二天依然愿意跟着李广奋力战斗。
直到博望侯张骞带着部队来支援。
这里我要给李广避个谣,一直有人说,李广在这次战役中迷路拖累了张骞,害得张骞本人被贬为平民,但实际上,从河西之战的目的来看,霍去病出北痛击匈奴,而李广和张骞的任务是牵着从右北平出发牵制左贤匈奴王,就结果来说李广本人完全没有迷路。
而且在出右北平不久后两个人就异路而行,李广是行军数百里后才遇到的左贤匈奴王,而本该跟他汇合的张骞却没有见到,所以李广才会遭遇到匈奴大部队而无法抵抗,就这点而言,真的不该怪李广,如果真的要怪,只能怪他走的太快,提前遇到了左贤匈奴王。
但行军这种事也不是李广一个人在动,人家匈奴左贤王也是会动的,双方相遇是很正常的,如果真说他俩有什么错,最多也就是分兵,但由于史书上没有记载两人分别的具体原因,这里不好下判断。
不过,总之李广拖累张骞绝-->>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