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老国公为何天不亮就跪在宫门口请罪。
“平身,宋爱卿满门忠良,又有从龙之功,何罪之有。”孝武帝语气冷淡,晦暗不明的盯着父子四人。
老国公起身,一个没站稳,差点跌了个踉跄,幸亏宋徽州眼疾手快的扶住,才幸免于难。
这一举动不仅被朝臣看在眼中,也引起了孝武帝的注意。
老国公颤颤巍巍的说道:“这么多年,承蒙皇上垂青,老臣才能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走上现在这个位置,忠君爱国本是分内之事,可圣上仁心,许我宋家世袭罔替,这份恩情,老臣永不敢忘。”
这一番话,说的在场之人皆为动容,就连一向和老国公敌对的臣子也没出声。先前,朝中内乱,是老国公带人平复,后来,蛮夷来袭,是老国公的二子宋徽哲领军抗敌。
孝武帝眼神微妙,好端端的来说这些,莫不是走漏了什么风声?
不应该啊,知道此事的除了煜儿,就没旁人了,煜儿远在晔城,断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告诉旁人。
朝堂上极为安静,谁都没有言语,老国公说完这席话,喘了好大一会,歉然道:“前段时间,老臣突然晕倒在家中,请了大夫来府中诊治,他说我暗耗心力,忧思成疾,如今身体亏空,已呈气血两虚之势。”
话毕,老国公双眼含泪,跪在地下:“老臣有五年没能见过哲儿和两个孙子了,求圣上看在我没几年活头的份上,准许他卸甲归家,陪老臣享几年天伦之乐吧!”
孝武帝轻轻转动着大拇指上的扳指,苏太傅侧目,看了一眼老国公,又快速的转过头。
他看不透老国公,但是他看的懂皇帝的脸色,为官几十年,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虽然皇上面无表情,但肯定会允了老国公的请求。
正合他意,宋徽哲手下尽是精锐之力,交出兵权,那他就少了一个劲敌。
朝中都说武宋文苏,他不服,向来都是文在前武在后,一个只知道行军打仗的无脑老匹夫,凭什么能居于他之上。
要他说,宋家人一门都是些没脑子的蠢货,兵权是多大的荣耀,说交就交。
就在老国公以为孝武帝不会应允,将要死心时,孝武帝似笑非笑的发了话。
“是朕没有考虑周到,只想着徽哲能文善武,能为暄和守好边关,却忘记让归家,百善孝为先,泰清,你的请求,朕许了。
如今,暄和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徽哲功不可没,卸甲怎么可以,就封他陪戎将军,替朕,替暄和,多培养一些精锐良将,如何?”
此将军非彼将军,乍然一听,同样是一等官职,加上陪戎两字就大不相同。
陪戎,陪荣,一个闲散武官,并没任何实权在手,这样一来,既顾及了宋徽哲的功劳,又顾全了老国公的颜面。
孝武帝潜在的意思是,就算你宋徽哲为暄和培养出人才,培养出精锐,你也只是一个陪练之人,这份荣耀与你无关。
应将军可惜的看着宋徽哲,陪戎将军已是正一品,以后无半点上升的余地,宋老哥哥闹这么一出,真是辱没了徽哲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