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直以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当坐上高位的时候,有些欲望就控制不住了,他们不会让有些人成为他们的威胁的。”
“讲完卫国公李靖,我们继续聊英国公李勣的话题。”
“李绩,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和其他将军不一样,他是一位富裕人家,家里也经常乐善好施,受家庭的熏染,他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
“李勣,原名徐世勣、后世人称徐茂公,因避李世民的讳并接受唐朝的赐姓,由此更名为李勣。”
“李勣本是曹州、滑州一带的富豪,在隋朝末年加入瓦岗军,先后追随翟让、李密作战,因功官至右武候大将军。”
“李密被王世充击溃后,李勣跟着他一起投降唐朝,起初在山东、河南一带驻守,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
“李勣成为李世民的部属后,跟随他南征北战,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军阀,在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登基后,李勣又两击薛延陀,大破东突厥、高句丽等国,给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突厥战我也不多讲,和卫国公当时是一人带一队分开打突厥的,后面又一起抗敌,这一块我也不多讲。”
“李勣立即请求收葬李密,得到李渊同意后,他披麻带孝,与李密从前的旧部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众人待到丧期过后才散去,人们都赞许李勣不忘旧主的义气之举。”
“李勣的旧主是李密,后来李密反叛被杀后,唐高祖特派使者向李勣告知此事。”
“他的一生征战这块也不少,能和卫国公并列,能力不容小觑,关于打仗这方面我就不多讲了,主要讲他重情重义的这方面。”
“当时平定虎牢关时,李勣抓获了王世充所授的郑州长史戴胄,知道了他的品行好、有才能,于是很快就释放了他,被李勣推荐的良才,后来都做到了显贵的高官,当时人们都齐称李勣有知人之明。”
“他的皇宠还不止这些,最重要的是当时李世民的托孤,这对李勣可就不是一般的信任了,是信任也是牵制,牵制长孙无忌。”
徐皇后:这是皇家难有的亲情。
“感动得李勣连连叩头哭谢,直至出血,李世民却说:“这是为了社稷江山考虑,并非为你个人,有什么可谢的?””
“李勣不仅是名武将,而且知人善任、智勇双全,每次指挥行军作战时,他都筹划有度、能临敌应变,还常与共事之人一起谋划,辨别计策的好坏,每当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他便高兴地听从。”
李勣当时回答说,“怎么可能没有下人去做这些事情呢,不过是姐姐你的年纪大了,连我的胡子都白了,想要这样长久的给姐姐熬粥也是不可能的了。”
“前面有讲过,唐高宗时期最出名的事情莫过于立武为后了,李勣当时也参与了其中,而且站边武后。”
“在单雄信临受刑的时候,李勣对着他号啕痛哭,竟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说:“生死永诀,此肉与你一同入土了。”单雄信死后,李勣收养了他的儿子。真是义薄云天啊!”
“要说最能提现对家人的友爱事情,肯定是李勣煮粥侍姊的故事了。”
“当时的李勣已经是唐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他的姐姐病种卧床,李勣为姐姐烧火煮粥,大风吹过炭火烧了自己的胡须。”
<divclass="tentadv">“李勣姐姐就劝他,“你是一个宰相,自己手下的仆人那么多,让他们做就行了,你何必自讨苦吃呢?”
秦始皇:对待旧主、前好友都能如此重情重义,真是一位仁臣。
“因李勣对唐朝忠心耿耿,尽心尽职服务终生,所以被他效忠的皇帝们给予了他很多地宠信与荣誉。”
“李勣虽然身为宰相,家中很多仆人可以使用,但是他仍然亲自动手,在李勣煮粥侍姊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李勣的重情重义,珍惜亲情,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也不一一说明了。”
朱元璋:李勣对待家人更是如此,能得三朝皇帝厚待,也是因为他的重义。
刘彻:这是历经三帝?
曹操:胡须熬药?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刚平定王世充后,李勣的结拜兄弟单雄信被唐军俘获,要叛处死刑,李勣上表称赞单雄信武艺绝伦,请求将之赦免,并愿用自己的官爵为他免死,但李渊仍不许。”
“他所得的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大多把功劳让给部下,因此其部属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他率领的部队所到之处,大都能破敌取胜。”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仁臣,能让唐高祖赐姓,唐太宗为他割下自己的胡须熬药治病,唐高宗也曾为他第二次画像作序上功劳榜。”
各朝君臣都懂,到了他们这地位,哪有什么真正的亲情可言,只不过是相互的利益罢了。
“弟弟为生病的姐姐熬粥本来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发生在宰相身上显得意义非凡了。”
“有一次李勣患上急病,太医说胡须烧的灰可以治疗此病,李世民就立刻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和药。”
“如果没有他孙子后面的操作,整个家族都会得到不少财富,也会对自己后代稳定生活,可惜了有人非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导致了后代灭亡。”
李勣:……
“当时的立后,搞的沸沸扬扬,此次改易皇后的举措,名义上是给后宫换个女主人,但实际上却是打击元老、重振皇权之举,无论如何都不能失败,正因如此,唐高宗便将李勣召来,向他寻求应对之道。”
“李勣看穿了皇帝的心思,于是便以册立皇后乃是皇帝“家事”为由,劝说唐高宗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