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岁兄妹一直等在爹娘院子里,看到李三祝笑容满面地回来,终于放下心,猜测该不是坏事。
果然,李三祝呵呵笑道:“陛下赏了咱们一个庄子,虽然不大,却多数都是上等良田,离咱们新买的庄子也不甚远。”
柳氏高兴过后不禁疑惑,“好端端的,陛下怎么赏庄子?”
上等庄子,特别是能连成片的,就是花银子也不好买,看看她们买的那个,实际上跟开荒差不多,收拾出来,且得费大功夫。
“许是陛下怜惜咱们京城生活大不易?”李三祝把庄子契书递给李长山,“长山,明日先过去看看,我这边暂且用不上你,你就留在家里。”
李长山没有过多犹豫点头应下。
李长安十天半月沐休回来一次,要是李长山和李三祝都不在家,家里就剩女眷了。
李秋岁猜测她爹那边并不顺利,没再出成绩之前,她大哥在不在影响都不大。
朝廷三番两次给赏赐,甭管一根针、一根线,多么微不足道和不起眼儿,都是上位者表示看重和收买人心的手段。就像给庄子,按她爹的功劳,想给早该同宅子一起给了,效果定是不如眼下急需来的感恩戴德,同时又能震慑一些人,让她爹做事更顺利。
当然,庄子给了她们家,属于私产,不必再束手束脚,大胆尝试,更容易出成绩,这也是一桩好事。
朝廷重视农耕,对自家爹也算看重,以后的事慢慢来,慢慢就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李秋岁不担心这些,她想不通的是自家爹初来乍到,就刚来那天进京面圣,之后一直家里皇庄两头忙活,虽然得了随时进宫的腰牌,却一次没用过。上位者不说日理万机,也没那闲工夫想到自家,而且手段和态度都特别温和。
她爹不想进宫面圣,一来,皇宫那样的地方,见了皇帝,心里发怵。二来,真没那个时间和心思钻营,正鼓着劲儿,一门心思想干好朝廷交代下来的工作。
就这样,皇帝能有多深刻的印象?能给自家送两盆菊花,送个庄子,都得感激人家记性好,皇恩浩荡。
李秋岁想到那位自从进京一直没露面的方启方公子,大圣朝皇帝的第六子——方辰启。
这里边儿会有他的事儿吗?
李秋岁不得不承情,无论她怎么头铁,自家能来京城,还这般安稳,和人家脱不开关系。
于是,李秋岁积极询问李三祝一些皇帝和几位皇子的事。
说到这些,李三祝不由正了脸色,“当今陛下膝下有十多位皇子,各个龙章凤姿,才智不凡。陛下虽说是九五至尊,也同寻常老百姓一样,对每一位皇子都极为看重。”
朝廷立太子的呼声不断,中宫没有嫡子,按理大皇子居长,能力手腕都不缺,偏偏二皇子养在皇后膝下,三皇子的母妃是贵妃,自入宫一直盛宠不衰。
大启的皇帝陛下,还要过两年到五十春秋,年少登基,手腕极为强硬。
李秋岁暗暗龇牙,从这位给儿子们起名就能看出来,什么方承启,方重启,方辰启……是各个寄予厚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