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就是时代新风那一部分,写的都是些沪市那边特有的新奇事物,把沪市那边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都展现出来了。
周云梦对这个时期沪市有的东西记得也不是很清楚,更不知道原著中是否又有私设。
没有亲眼去沪市那边见过,时代新风这部分的文章是写不来的。
倒是另外两大部分的工人风貌和公社劳作,根据知识经验可以虚构着写一下。
反正像投给青年故事、向天志、墨绿军华那些文章也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只不过时人以为是真实存在的罢了。
因为沪市这篇杂志刊登的都是沪市本地内容的文章,周云梦构思故事自然也把发生背景设定在沪市。
至于为什么投稿地址是在南城,在文章开头提一句自己去偶然沪市看到什么就好了。不过这也注定了这本沪市杂志不能作为长期投稿的对象。
好在有另外三家杂志在,偶尔兴致来了写个大长篇故事还可以投给和青年故事同个杂志社的另外一本杂志,不缺写文章投稿赚稿费的渠道。
周云梦很快调整好状态,也有了灵感,构思好框架后开始动笔写。两天下来,一篇文章写好,还给誉写好了装在一个信封里。周云梦又另外拿出信纸来写了封信。
说自己在沪市时机缘巧合下买了贵杂志社的这本杂志,回来看后很是喜欢。无奈离得太远,无法再买到,能否借此机会麻烦您帮忙邮寄一本杂志给我。
这封信单独放一个信封,还在里头放了一块钱,算是买杂志的费用。
她再拿出一个信封,把这两封信一块塞进去,学着之前林津平连着方嫂子叶嫂子的信一并寄回来的套娃方式。
这
次投给沪市杂志能不能被选稿反倒成了次要的,能被选上最好,退稿了这篇文章也可以拿来投给青年故事。
主要是希望沪市杂志的编辑能够看到她对这份杂志的喜欢,对沪市这座城市的喜欢,都喜欢到愿意写文章来投稿赞扬沪市的风土人情了。
对方编辑如果心软的话,说不定能应了她的请求,帮她邮寄份沪市杂志回来。
换作现代的话,可能杂志社编辑对这些视而不见,理都不会理一下。
当然也很少有人会这么做,网络时代哪怕没办法网购,也没办法线下去买,找人代买后邮寄就是了。
但这个年头,车马慢,人心也善,在能力范围内乐于助人,说不定真有可能呢。只要有一就能有二,以后这买沪市杂志的渠道自然就定下来了。
周云梦主要是喜欢看沪市杂志里时代新风那部分,这里写有国内最先进潮流的新奇事物,她也好了解外面的世界。
远比听收音机要管用。
搞定要邮寄给沪市杂志的信封后,周云梦也没急着去县城。她又在家里待了几天,写了两篇投稿给向天志的文章。还有每天写一点,陆续写成的要寄给林津平的信。
这天早上。
周云梦吃过早饭后,背着竹篓挎着包裹骑着自行车出门。
很快到县城邮局那。
她笑着和窗口里的人打招呼:"小盈新年好啊,我又过来寄信了。"
徐小盈瞧见云梦也高兴:"新年好,总算等到云梦你来了。"
周云梦从包裹里掏出三封信来递给她。
徐小盈-->>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