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算,”他满怀恶意道:“但比你有名很多。”
“作为一个作家她非常失职。”罗晔几乎气笑了:“她只是把握了女性市场,但是对读者了如指掌的作者,不会给读者创作作品,在另一个世纪里,这样的读者——还有这样的精神,会散发出招人厌恶的恶臭。”
“瞧瞧,我一说别人不错,你就要吃飞醋。”
罗晔深深地望着他:“是你要说的。”
“什么?”
“未来的某一天,你出现在我面前,然后非常傲慢地告诉我,你是最好的读者。”
禾远回味了许久,非常高兴地笑了。
禾远高中时的某一天
“已故慈善家、教育家、作家罗晔作品《我们的沉默》即将登上电影荧幕,该片由新人女导演蔡雯执导,记叙一群被遗忘的士兵卷入谋杀案的故事。”
主持人说:“该部小说极具人文关怀,也是所有罗晔读者心头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同学骂骂咧咧道:“他们说得跟我看的根本不是一个小说。”
禾远在自己的座位上转着钢笔,他的思绪却被带入了梦中。
梦里那本书的确是带着常人不能察觉的悲悯的。那些卷入战争的老人,他们常常沉默着,低着头,他们认定自己是有罪的。作为一个士兵,没能把胜利带给祖国,作为一个人却又泯灭了人性。ptsd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他们的余生都在忏悔,而凶手的出现,不过是给了他们赴死的理由。
最终他们在喧嚣的大雨中彻底的沉寂了。
一次报道
记者:“关于《我们的沉默》这一篇作品,先生是有原型的么?”
罗晔笑着说:“有的。”
记者:“这个故事方便讲述一下么?这篇作品自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我们想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罗晔说:“这个故事来自于我的缪斯,当他说给我听,我立刻就被这个故事的力量震撼了,我认为我们应当去考虑沉默后面的故事。至于真实与否,哈哈,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说,对于作者而言,一要极力否认‘我’不是故事的主角,二让读者不认为这是真实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小说作家的任务。”
记者唰唰地记着笔记:“那么,先生,您愿意讲述一下您的缪斯么?”
“哦,当然可以。”罗晔说:“我的缪斯在暴雨之夜来临,如果是有风,那更好了,我喜欢暴雨,也喜欢闪电,当他出现在我面前,我便向他三叩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