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后,光绪立召杨锐,赐密诏说明形势万分危急,&ldo;今朕位几不保&rdo;,令其与康有为等维新同志妥速筹商良策。这下轮到康有为等束手无策了,只能抱头痛哭。最后还是谭嗣同想出了个办法,大家虽觉太冒险,但也别无良策‐‐争取京郊北洋三军之一,最倾向维新的将领袁世凯!袁世凯成了溺水人手里的稻草。
八月初一,光绪单独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衔,暗示其不必受荣禄节制。
后党当然没有闲着,荣禄调兵遣将,并且将袁世凯列入防备目标。京师空气陡然紧张,所有城门增加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八旗兵,对所有进出人员严加盘查。一时间,天子脚下杀气腾腾。
八月初三,在董福祥甘军入京的同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劝其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
也是这天,奕劻、载漪等亲王大臣赴颐和园哭请太后训政,说:&ldo;伊藤已定于初五日觐见,俟见中国事机一泄,恐不复有太后矣!&rdo;太后冷笑,显已是胸有成竹。
八月初五,袁世凯审时度势,向荣禄告密。
乌云深处,一道闪电狠狠劈向紫禁城,这场蓄积了几个月的暴风雨顿时发作。
以大军对付几个书生,结局其实在三个月前就决定了。八月初六,维新落下了帏幕,连头带尾,共计一百零三天。当日慈禧以光绪之名下旨:皇帝病重,不能视朝,再三恳请训政;太后不得不俯如所请,于即日起临朝听政。光绪从此被囚中南海瀛台,直到1908年去世。
事情没完,八月初七起,荣禄派兵三千,封闭京城各门,缇骑四出,缉捕维新党人。所有在新政期间支持维新的官员通通处分,最出力的地方督抚陈宝箴&ldo;即行革职,永不叙用&rdo;,其他严重者再行一一问罪。
几日忙乱后,八月十一日,慈禧下诏复置皇上所裁詹事府等衙门及各省冗员;恢复湖北、广东、云南巡抚;禁止士民上书;废农工商总局;停止各省、府、州、县设立中小学堂;查封全国报馆,严拿报馆主笔;禁止结社集会,拿办会员;恢复八股取士,甚至武场科举也恢复旧制,仍试马步弓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切依旧。很多人长长舒了口气:&ldo;数月来寝不安,食不饱,今始有命焉,非我皇太后,如何得了也!&rdo;
当谭嗣同高呼&ldo;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rdo;,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时,康有为在英国人帮助下逃到了香港。
站在海边,他痛苦地回忆着这几个月的经历,苦苦思索失败的原因。他实在痛惜自己这番救亡图存的事业短短几月便遭到如此惨败‐‐再这般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亡国可就在眼前啊!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对手太强而光绪帝怯懦无权,可他有没有想过,如果光绪帝是个雄才伟略的霸主,是个能够从阴狠毒辣的慈禧手里夺过大权的强君,能轻易把权柄如维新派设想的那样分给人民、君民共治吗?难道慈禧的看法,光绪想借维新夺权难道一点道理也没有吗?
或者,这是他一直不敢去想的一个禁区,他要竭力说服自己,有了光绪这样的明君,君主立宪一定能做到。然而,他还是不自觉地将这种担忧表现了出来,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整个维新期间,他的奏折中,对以前一直津津乐道的立宪法、设议院,只字未提。剩下一个立宪的基础,建立新政领导机构,制度局,也落了个搪塞变通、议来议去,不了了之的结局。他是不是应该想到如此白白担了个维新的名头面面树敌,而做的不过只是洋务的活计,实在有些不值呢?
第103节:帝梦‐‐害了袁世凯的&ldo;ta&rdo;(1)
他有没有细细咀嚼光绪的《明定国是》诏呢?
&ldo;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rdo;‐‐这分明是张之洞&ld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do;的洋务宗旨啊!
他现在一字字在心里默诵的是光绪在危难时刻赐他的密诏:&ldo;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将来更效驰驱,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rdo;
悲愤中,他有没有想起,觐见光绪前,商界大佬郑观应对他劈头泼下的那桶冷水呢:&ldo;事速则不达,恐于大局有损无益‐‐譬如拇指与尾指交,二三四指不扶助能举重否?&rdo;
他有没有想起,已经殉难的弟弟见新政难行时沉痛的劝告呢:&ldo;专心教育之事,著书撰报激励士民爱国之心,养成多数实用之才,三年后大行改革等法。&rdo;
只是,如此大清还能等三年吗?他还是不服。
腥风烈烈,几只海鸥尖厉地叫着,面朝大海,康有为潸然落泪。望着东方,他暗暗下了决心,要到日本‐‐在维新中重生的国度‐‐去亲眼看看,如何维新才能成功。康有为不禁向着想象中光绪被囚的方向双膝跪下,向老天、向皇上发誓:终有一天,他将兴师勤王,重新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图强!
浊浪滔天。康有为有没有去观察,可曾有一重浪潮能够返回大海深处再来一次呢?每一浪身后,都有新的一浪在酝酿,在推动,谁也无法回头;涌来的,是雷霆万钧的斗士,留下的,是满目白沫,一地的残骸。
他要去的日本,有位广东同乡,孙中山,正在那里招兵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