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四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后,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其中一联是:&ldo;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rdo;这,就是对他提议的回答。
终于,他与毛泽东面对面了。
可以说,与新文化运动时相似,梁漱溟和毛泽东也是由一样的推论过程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两人都把重建中国的希望放在了农村,都觉得中国必须由下到上完成建设。梁漱溟最接近毛泽东的观点是,他也认为建设农村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自己:&ldo;乡村建设的组织必须依靠人民自己,而不是一个依靠外力维持的组织。&rdo;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困境在于&ldo;东不成,西不就&rdo;,&ldo;旧辙已经脱失,新轨未得安立&rdo;,文化失调。而城市,却浸染西方习气过多,&ldo;将中西弊恶汇合为一&rdo;,改造起来困难得多;寄希望于上层向下改造也已经充分证明了只是幻想‐‐军阀权贵只能割据破坏。所以他的计划是在多少残留些儒家道德的农村开始国家重建。正是这点,使得梁漱溟视共产党建国初期把工作重点转到城市看成错误:你把农村搞好了吗?政事和文化协调了吗?根基不稳,怎能冒进?
根本的区别在于,梁漱溟希望农民觉悟之后,最终获得的是和谐仁爱这个儒家根本思想,而毛泽东却交给了人民刀枪。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两人着眼的,都不是眼前的十年,而是为苍生寻找着一条能一直走下去的永恒之路,都想跳出历史兴替循环百姓轮回受难的圈子。只不过梁漱溟采取的方法是教人向内协调心灵,以取得整个人间的和谐;而毛泽东是向外用力,解放人民的思想,让人民了解自己的能力并永远掌握力量,以随时监督和反抗、由人民自己来防止上层的腐败堕落‐‐文革,在我看来,可能就是毛泽东这种设想的一次大胆尝试。毛泽东试图把人民改造成军人、革命家;而梁漱溟却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君子。
从三十年代起,两人便有过多次辩论,但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好在当时的急务是抗日和统一,全局建设方案还不过是空想;但当这个任务真正摆在毛泽东面前时,他再不能容忍梁漱溟这种不识时务对政局指手画脚的人了。
第120节:横眉‐‐傲然出世的&ldo;民族魂&rdo;(11)
还可能是,梁漱溟坚持己见毫不妥协的脾气、多次坚拒当官的清高、还有那一副不苟言笑庄重严肃的&ldo;圣人相&rdo;,早已经在毛泽东心中种下了敌意吧。更何况,他竟然在农村问题‐‐共产党的看家绝学上大放厥词,毛泽东气量再宽宏也觉得不能忍受了,当时他的这几句话很能体现他的恼火:&ldo;说梁先生对于农民问题的见解比共产党还高明,有谁相信呢?班门弄斧。比如说&lso;毛泽东比梅兰芳先生还会做戏,比志愿军还会挖坑道,或者说比空军英雄赵宝桐还会驾飞机&rso;,这岂不是不识羞耻到了极点吗?&rdo;
建国才是第四年,梁漱溟便成了&ldo;不可信任&rdo;的&ldo;伪君子&rdo;。
红潮已经过去,是是非非也分清了大半;毛泽东的功过已被论定为七三开,但梁漱溟的观点却还有待争论。
可尽管他的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所有人却都承认了这个事实: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
当然,如前文所提,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先贤已经说得太多,再不需要我们怀疑。我们也已经清楚,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还都是次要的,所有的重点只有一个:生存和发展。
似乎验证了梁漱溟的理论,辉煌之下我们的国家确实出现了危机。中国人是向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那压了几千年的座大山轰然崩塌之后,一身轻松反而茫然不知所措了。于是国人现实、松散的劣根性充分表现了出来,他们中很多人的目标只剩下了金钱与权势,甚至在道德上都自由得失去了大部分约束‐‐中国人简直成了最现实最直接最会钻营的民族。
这正是失去文化根本产生的恶果。
这只是中国的问题。另一种现象似乎也验证出西方文化同样出现了危机需要救济:世界范围内,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几乎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精神疾患。
这些问题实在太大,连梁漱溟穷一生精力都好像没能表达明白。也许他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很圆通的,但他的学说却被人发现有着那么多的含糊和歧义。
也许还确实没人能真正理解梁漱溟的学说,但有几个问题是不得不提的,很多人看出,他的理论起码有两个大缺陷:一是以孔子的思想代表整个儒家思想,又以儒家思想代表整个中国人的思想,未免以偏概全;二是他论定西方终究会走到中国文化的路上来,又违背了他自己关于东西方路子不能相通的论点。
对他&ldo;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rdo;的观点,也有人质疑,说这根本就是矛盾。还有人说他仍然钻不出张之洞&ld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do;的藩篱。
这一系列问题留待专家去研究吧。我只是认为,他说的&ldo;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rdo;的意思,可能正类同于中医的一条基本原则:只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药,就是中药‐‐不管是青霉素还是维他命。这应该才是真正的全盘承受彻底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