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逆旅千秋为什么价格高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1917年10月,梁漱溟正式来到北大授课。刚到北大的第一天,他便找到校长室,当着陈独秀的面问校长蔡元培对孔子是什么态度。蔡元培感到突然,犹豫了一阵才回答说他们并不反对孔子,儒家学说作为一门学问值得研究,至于孔子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可以讨论。梁漱溟正色道:&ldo;我不仅仅是不反对而已‐‐这次来北大,除替释迦、孔子发挥外,不再做旁的事。&rdo;四年后,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问世,干脆高高供起释迦放在一旁,全力发挥孔子思想,从文化渊源和人生哲学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全面的清算。

第116节:横眉‐‐傲然出世的&ldo;民族魂&rdo;(7)

来到北大那年,他不过24岁,绝对算是青年。

不仅仅在学术上,他的反大流甚至反到了如何对待卖国贼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五四时,群情激奋,曹汝霖住宅被焚,章宗祥被痛殴。而梁漱溟在当时唯一的公开评论中,却强调曹、章也应该享有公民权。

其实早在儿童时,梁漱溟便已经形成了这种对主流意识有自己独特认识,决不肯随便附和的性格。他作文喜好翻案,先生的评语是&ldo;语不惊人死不休&rdo;‐‐不过跟着还有一句:&ldo;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rdo;

这种性格应该来自于他对父亲梁济的遗传。梁济一生始终是个异类。朝廷守旧之时便已经醉心西学,鼓吹革新立宪,批判传统文化;等辛亥成功清廷真个退了位,新政当道,倒立志为清朝殉节;张勋想复辟,又不以为然,极力劝阻;复辟失败了,却致信张勋以死节相励‐‐张勋才没有活得不耐烦呢,拍拍屁股跑到荷兰使馆避难去了。

于是,他自己投了湖。遗书是这样写的:&ldo;梁济之死,系殉清朝而死。&rdo;

或者,一生矛盾的梁济自杀并不是殉清,因为他多次说过拥护共和;而是一种绝望,对时局、对政见、对新旧学‐‐对人生的绝望;左冲右突一生,却仍然看不清道路的绝望。当时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殉清背后这更重大的意义,包括新派陈独秀徐志摩等人在内,都感叹,他这是为了沦丧的道德殉节,确切说,是殉道。

梁济应该认为,目前看上去熙熙攘攘的大路,其实还是一条死路;而他却无法找出正确的方向。于是,投了湖。

梁漱溟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不仅仅是不从俗的性格,更多的还是对天下事的责任感。梁济一生从未处于历史的风口浪尖,除了自杀之事稍微引起些注意,可以说很平凡。大半辈子只是做塾师、幕僚,年届四旬方以举人入仕,也不过做些中下层闲官。这类人,一般来说只要自己愿意,任他时局再变,生活可保无虞,尽可以优游卒世,可他却因为对世事的绝望而选择了自杀。这种悲壮高尚的心态在遗书中说得清楚:&ldo;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rdo;这充分表现了他的骨子里被深深烙上了儒家大丈夫当&ldo;兼济天下&rdo;的烙印。

父亲的人格无疑给了梁漱溟最深刻的影响:从小便立志做个伟人,拯万民于水火之中。后来梁漱溟回忆童年这样写道:在父亲的感召下,&ldo;使我幼稚底心灵隐然萌动着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底&lso;自了汉&rso;。&rdo;

这种责任感随着梁漱溟的成长一日日加强,使他小小脑袋中充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大命题,他写到:&ldo;我自十四岁进入中学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了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即是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总论我一生八十余年的主要精力心机,无非都用在这两个问题上。&rdo;

父子是如此的相似,梁漱溟一度也想过自杀。

1912年6月底,梁漱溟病痛多年的母亲终于得到了解脱,至亲的逝去再次诱发了隐藏在梁漱溟心底多时的魔障‐‐他开始暗暗筹划着离开这个人世。多年后他不止一次提到这段精神迷乱的时期,可每次叙述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种记载最能说明问题,他说那时想自杀的原因是&ldo;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原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rdo;。

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起了自杀念头,只因发觉自己的力量太小,面对这个苦难的世界竟然无法使出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力气。

这其实是每个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都经历过的理想幻灭阶段,然而相比普通人,这打击对从小就立志做圣贤的梁漱溟却格外沉重。同时他的第一份职业‐‐记者,又把这种幻灭真真切切地放大了很多倍,把整个世态的丑恶清清楚楚地摆放在他眼前。他回忆说:做记者期间&ldo;以与社会接触频繁之故,渐晓得事实尽不如理想,对于&lso;革命&rso;、&lso;政治&rso;、&lso;伟大人物&rso;……皆有不过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径、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凶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学校所遇不到的,此时却看见了,颇引起我对人生感到厌倦和憎恶。&rdo;

第117节:横眉‐‐傲然出世的&ldo;民族魂&rdo;(8)

最苦闷之时,一声梵唱于头顶响起,少年时为探求人生问题而涉猎的佛典在黑暗中大放光明,二十岁的梁漱溟颓然跪倒于释迦脚下。不久梁漱溟便以为得了大彻悟,人生本苦,能解救的唯有佛祖的大慈悲大法力。于是他&ldo;决定立愿出家为沙门&rdo;,同时开始吃素‐‐此习惯保持终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