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逆旅千秋为什么价格高 > 第96章(第1页)

第96章(第1页)

西方文化在他看来,尽管成就很大,却充满了危机:使得&ldo;宇宙和人生断绝隔阂,矛盾冲突,无情无趣,疲怠垂绝&rdo;,以致&ldo;病痛百出,世人都想抛弃它&rdo;‐‐不是连西方哲人杜威和罗素,都对自己的文化反感,对遥远的东方文化有着真诚的向往吗?而印度文化,却由于看得太透,直面了人类永远不能解决的生老病死这个终极无解的题目,也并不适合当今社会,&ldo;此刻还早的很,是极显明的&rdo;。

所以梁漱溟认定,尽管目前东方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几有断绝之虞,但这却是暂时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不应该断绝、也不会断绝;不仅仅会在中国复兴,实现中国的富强,更是会走向世界‐‐&ldo;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rdo;正如古希腊文化在近代西方的命运一般。

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度世良方:

第一,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这个改法绝不是调和,因为这几种文化并不能相通:&ldo;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因为走得慢比人家慢了几十里路。若是同一路线而少走些路,那么慢慢走终究有一天赶得上;若是各自走到别的路线上去、别一方向上去,那么无论走多久,也不会走到西方人达到的地点上去。&rdo;

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

他认为所谓东方文化,孔子无疑是理所当然的代表‐‐梁漱溟于是为自己定下了一生的事业:发挥孔子学说,弘扬东方文化。

梁济应该感到欣慰:他的儿子,不到三十岁,就找到了他自己理想中的正道。

此说一出,梁漱溟&ldo;暴得大名&rdo;,以区区讲师成为学术界知名人物、新儒学的开启者。当然,正值西方思想方兴之时,世人对这种逆流的学说自然是贬多于褒。对评论他的文章,无论褒贬梁漱溟很少作答,直到胡适做了那篇在他看来&ldo;语近刻薄&rdo;的评论文章后,才写信抗议;请胡屈尊用些心思&ldo;俯察&rdo;原书后再说,不要&ldo;像看北京《晨报》一样,匆匆五分钟便看完&rdo;‐‐他认为胡适没有真正弄懂他的理论。

但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的学说,梁漱溟心中坦然,他认定自己掌握了真理。

自认开悟的梁漱溟现在已经坚信,自己就是那个两千五百年后在危难关头复兴孔子思想的人。这种自信在1942年避日军从香港逃到广西后写给儿子的信中表达得很明白:&ldo;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rdo;,而弘扬重光之任&ldo;除我外,当世亦无人能做&rdo;,&ldo;&lso;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so;,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rdo;。甚至逃难途中,他面对遍地炮火匪盗安然自如,绝不信自己会有危险‐‐宏道事业未成前,上天是不会让他死的:&ldo;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rdo;

第119节:横眉‐‐傲然出世的&ldo;民族魂&rdo;(10)

也许真是上天的安排,梁漱溟一路逃来居然甚是顺利,处处有朋友帮忙,人人对他尊敬,据说他是香港沦陷后最早脱险的文化人。

自然,这封信引起了不少人的嘲笑,说他狂妄不自量。但梁漱溟毫不理会,只是根据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做去‐‐他认为,光写在纸上不能落实的思想绝不是真理。本着对儒家文化的&ldo;新认识&rdo;、&ldo;新设想&rdo;,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脚踏实地的改造社会:办学、乡村建设;同时,为了天下生灵,他一次次风尘仆仆地于国共两党间奔走疾呼,苦口婆心地想促成和平、弭灭战火……

民国中后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梁漱溟都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人。当然在不少人眼里,他很有些迂腐。这种迂腐当年在曹州办学时便可见一斑:为了倡导财产公有的观念,他实行学生自愿交纳学费的制度,三个月便导致全校瘫痪,还落得学生不交钱却嫌伙食不好的埋怨,只好辞职了事。后来在国共两党间劳而无功的弥合,时常搞得两头受气,忧国忧民的同时多少也显现出这种天真。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在1949年,国民党陷入绝境时说出这样的提议:凡是国民党高位者,自认失败,对不起国家人民,一律随蒋介石下野,&ldo;闭门思过&rdo;‐‐他对行政院长孙科说:&ldo;好汉做事好汉当,你孙科如果有勇气,就应当向国人请求把一切罪过一人承担起来,自杀以谢天下!&rdo;接着掉转话锋,呼吁共产党宣布三年休战,而且对国家人民所遭苦难,同样要感到歉疚!

也许梁漱溟并不是不知道道德在乱世时的苍白无力、自己这些努力根本无济于事,但在他看来,这正是真正的儒家精神:真诚。这种精神的根本应该是孔子说的,人人心中皆有善性‐‐他以为后世几乎没人能理解孔子的本来精神,而多宗于荀子的性恶论,以至多从外面用力,约束限制猜忌防备,失尽了那份最宝贵的&ldo;真&rdo;。这就是他说的:要&ldo;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rdo;。他并不认为这是迂腐,而是如孔子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