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有大小戴、庆氏,《春秋》有公羊、谷梁,以至&ldo;百有余年,传业者寝
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rdo;[注]与
今文经传授的兴盛相比,用先秦篆文写成的经书‐‐古文经的流传却极为冷落,只
在民间由经师传授,或者由发现者献上以后,一直藏于中秘府而无人问津。是刘向
和刘歆父子在校理中秘藏书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使之得以为世人所知,从而为经学
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这些经书中,有的文字与今文经有增有异,如《古文易经》
比施、孟、梁丘之经增&ldo;无咎&rdo;&ldo;悔亡&rdo;等。有的篇章比今文经增多,如《古文尚
书》为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之,孔安国所献,共58篇46卷,比今文经多16篇,
即使与今文同者,亦有比其全者,欧阳、大小夏侯之经文的《酒诰》有脱简一,
《召诰》有脱简二,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再如《逸礼》,亦为鲁恭王坏孔
子宅时发现,总计56卷,其中与今文经同者17篇,其它39篇皆为逸篇,是关于仪礼
的古文篇章。还有的全经为今文博士所未见,如《周官经》(即《周礼》),此书
在文帝、武帝时陆续发现,仍缺《冬官》一篇,河间献王用千金求购,仍不得,遂
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上。因为是讲周代官制的,故称《周官》,
刘歆改称之为《周礼》。《春秋左氏传》,汉初为张苍所献,司马迁曾据之写《史
记》中的有关篇章,河间献王曾在其封国立《左氏春秋》博士,但因为当时该书经、
传别行,又由于武帝崇《公羊》之学,故《左传》不仅不能立于学官,且不为博士
官所知。又有的虽与今文经无多异,但因传授师说不同而与今文经有别,如《毛诗》。
《毛诗》出自赵人毛亨,其释诗兼诂、训、传三体,自谓系子夏所传,河间献王颇
好之,以毛公传人毛苌为博士,但却不得立于学官。
这些经书的价值是很高的,但因不立学官,又无人表彰,故传授者极少,据
《让太常博士书》所说,当时调查,民间只&ldo;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
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rdo;况且古文经都是用先秦篆文写成,一般学者阅读存在困
难,即使读通了也无利禄可言,长期以往,将会日渐失传,&ldo;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阂,
士君子之所嗟痛也&rdo;。只是由于刘歆的倡导宣扬,才使这批古文经书为社会和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