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第三圈五气朝元之名曰三行各一性。……更第四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曰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更最下圈玄牝之门名曰万物化生。&rdo;
黄宗炎的考证和说明很使人信服,他揭示了周教颐是怎样把表示方士修炼之术
的《太极先天图》改造为论说天地人物生成演化的《太极图》。然而,事情又不是
如此简单,周敦颐是一位儒学功底很深、思想深邃的理论家,他的宇宙演化论,决
不是简单地抄袭道教炼丹术。作为宋代理学开山,他除了具有坚实而丰富的儒学知
识之外,更广泛和精要地吸收、融化了儒家以外的其他思想资料,特别是对道家、
道教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了解。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巧妙
地将儒、道融为一体而建立起来的。
其次分析一下《太极图说》的内容。
(一)关于《太极图说》的思想来源
首先应当指出,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是以《易传》为根据,是对《易传》
的一种别出心裁的阐发。众所周知,《易传》是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后来又是道教
的重要经典之一),《太极图说》的基本依据是《易传》。如《图说》中说:&ldo;太
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rdo;这些话就是对《周易&iddot;系辞》的&ldo;易有太极,是生两仪&rdo;的解释。
《周易》强调&ldo;变易&rdo;,就是《图说》所讲的&ldo;动&rdo;,《周易》讲&ldo;阴阳&rdo;,就是
《图说》的&ldo;阴阳&rdo;。《周易》讲阴阳互动,即是《图说》的&ldo;动而生阳,静而生
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rdo;《太极图》中从上到下的第二圈(水火匡廓,取坎填
离)所示的黑白相杂符号,就是把《周易》八卦中的坎、离二卦变成圆形并相互联
结,其在中线的左边表示离(火),右边表示坎(水)。《图说》又说:&ldo;二气交
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rdo;是对《系辞》&ldo;生生之谓易&rdo;作了更详
细的说明。另外,《图说》的最后又引用了《易传&iddot;说卦》中的&ldo;立天之道,曰阴
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rdo;。总之,《图说》从宇宙起源
到人道的建立的整套宇宙模式的立论,可以说都是基于对《易传》思想的继承和发
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