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论框架建构自己的体系,与关中传统的学风有一定联系。早于张载的关中学者
如申颜、侯可等人,他们的特点也是注重自然科学,讲求学贵实用。张载虽然与他
们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张载的学术,主要来自他自己刻苦的学习和探索,在构造新儒学的潮流中,能
开风气之先,也得益于与同代学人的交流。他与洛阳二程兄弟是亲戚,论辈份,他
比二程大一辈,二程称他为表叔,年纪也比二程大十来岁,由于共同的理论爱好,
他们之间过从甚密,经常讨论学术问题。就在京城讲易学的时间,他们一起讨论了
道学的宗旨。据原是张载学生、后来又为二程弟子的吕大临描写这次讨论的情况说:
&ldo;先生涣然言曰:&lso;吾道自足,何事旁求&rso;&rdo;。所谓&ldo;吾道自足&rdo;,一方面是说儒
学的道统本来就可以包容一切,不必借助佛教、道教等其它流派。同时也说明张载
创立新的儒学体系的信心。后来二程的弟子为抬高自己学派的地位,想把张载的关
学说成学自二程,被程颐本人斥为&ldo;肆无忌惮&rdo;。说张载的学术学自比他少十几岁
的晚辈二程兄弟,当然是悖于事理,不过关学与洛学之间有思想交流,这倒是合乎
实际。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张载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嘉祐二年(1057),
他已经37岁了,这一年,他考取了进士,开始走上仕宦道路。
二、躬行于礼教经世以致用
张载一贯的主张是为学须与政术结合,他大力宏扬孔孟儒学的目的就是要有益
于实际的治道。关中学风的特点除了重视自然科学外,就是特别重视&ldo;以礼为教&rdo;。
还未及第时,张载在关中已经有很高的声誉,文彦博在长安任通判时,曾聘请他到
学宫讲学,得到长安士子的尊重。登进士第后,开始授祁州司法参军,以后又到丹
州云岩县当县令,在县令这种亲民之官的位置上,他开始贯彻自己&ldo;明礼教、敦风
俗&rdo;的政治主张。他任云岩县令期间,经常在一个月中选择一个好日子,准备一点
酒席,召集乡里的老年人到县衙里来聚会,他亲自向老人们敬酒,目的是要人们学
习和发扬养老、尊老的传统,同时借此机会了解民间的疾苦,另外,还要借助这些
乡老,传播自己忠孝仁爱的政治伦理观念。他常常发布有关道德教化的&ldo;教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