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中国历代大儒名单 > 第204章(第1页)

第204章(第1页)

&ldo;帝王之举,必先格物、致知,以及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细必照,则自然

诚意、正心,而后可以应天下之务&rdo;。劝说孝宗以身作则,遵照儒家经典中的义理

办事,&ldo;任贤使能,立纲纪,正风俗&rdo;,以期达到国官兵强,抗金雪耻的目的。至

次年,朱熹又乘孝宗召见之机,重申前议说:&ldo;大学之道,在于格物以致其知。陛

下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平治之效,所以未著&rdo;。上述建议的基本内容是

要求用&ldo;三纲领&rdo;(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ldo;八条目&rdo;(即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先从皇帝本身做起,再施行于

臣民。这些意见虽受到孝宗的赞许,但因阻力太大,未能得以施行。

在知南康军任上,朱熹又应诏上疏说:&ldo;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

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rdo;(《年谱》卷2)在这次上疏中,由于他力陈时弊,指斥

朝中谏官失职,使皇帝言路闭塞,&ldo;所与亲密谋议,不过一二近习之臣。上以蛊惑

陛下之心者,使陛下不信先王之道,而悦于功利之卑说,不乐庄士之谠言,而安于

私督之鄙态。下则招集天下之士大夫之嗜利无耻者,文武汇分,各入其门。交通贿

赂,所盗者皆陛下之财;命卿置将,所窃者皆陛下之柄。&rdo;(同上)这次上疏,虽

是耿直之言,但却触怒了皇帝,幸好有人帮他说情,这才免于治罪。此后不久,朱

熹便感到其理想难于实行而辞去官职,专心研究经学,讲论义理。不过,他并未就

此罢休,还是继续向孝宗进言国事。有人劝他:&ldo;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戒勿

以为言。&rdo;朱熹讲:&ldo;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rdo;(《宋史》

本传)公元1188年,朱熹又借孝宗召他入对之机,大讲&ldo;正心诚意&rdo;,共上《奏札》

5篇,其中以《戊申封事》著称于时。《封事》说:&ldo;今天下大势,如人有病,内自

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且以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

大本者,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

修明军政六者是也。……今日官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

顾乃得以窟穴盘踞于其间。是以纲纪不正于上,风俗颓弊于下。&rdo;此《封事》达于

宫中,孝宗已就寝,又立即起床,秉烛披阅,并于次日下诏,授朱熹主管太一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